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李百军:《最后的生产队》之“五保户”“光棍汉”
纪实影社

| | | | | | | | | | |

五保户

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五保户。这些人没儿没女,多是年老的光棍和寡妇,也有些是残疾和痴呆,都是没法自食其力的人。

必须是彻底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才会被列入五保户行列。这些人除了享受生产队分配的正常口粮外,公社还给予过冬的被褥和部分零花钱。按理说,五保户是最自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集体包下来的。这么自在的身份,却没有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当成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

有的五保老人常年病恹恹的。这些老人身边又没有孩子,生产队就安排入党和入团积极分子,去给五保户干些担水和劈柴的活儿。有时病了,生产队还安排专人推着去医院看病。五保老人也很知道感恩,尽量不给集体添麻烦。在收麦的时候,连走路都不稳的小脚五保户老太太,也提个篮子,大热天的义务拾路上掉的麦穗。她们磕磕绊绊地捡着,拾满一篮子就送到生产队的打麦场上。

那时生产队经常要招待一些人吃饭,比如整修农具请来的木匠和铁匠,下乡轮流演出的电影放映员,来生产队给牲畜看病的兽医,以及冬天请来的戏班子等。凡是来人需要招待吃饭,都会安排在五保户家里,做饭的人也由队委会敲定,选一个厨艺较好的中年妇女来担任。等客人吃完剩下后,五保户就可以饱餐一顿了。

五保老人去世时,就由生产队里负责办理丧事。尽管队里不富裕,也会找人请来一帮吹喇叭的,又扯上二十丈白布,尽量把丧事办得体面隆重一些。五保老人出殡时,一般全队的社员都参加,送葬的队伍排了半里路,比那些正常家庭的丧事办得还气派。

五保户都是失去劳动力的孤寡老人(1976)

还有些盲人等残疾社员(1978)

五保户由生产队供给口粮(1977)

五保户们都很勤俭,很珍惜生产队的照顾(1977)

生病的五保户,由生产队派人轮流伺候(1979)

光棍汉

那年月,每个生产队里都有几个光棍汉。

沦落为光棍汉有诸多原因,那些先天痴呆或者后来残疾的人占多数。还有一些是得了像支气管哮喘这样的慢性病,虽不致命,但一干活就气喘吁吁,就会被生产队打入另册,最后连养活自己也困难了。还有个别人是生性懒惰,想吃就吃,该喝就喝,从不考虑持家过日子的事。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也懒得操心。至于起房盖屋,干事创业,根本就没有那心思。相反,那些人大多是瓦屋扒了盖草房,草房卖了只留下一间小草屋,最后小草屋交给生产队,自己情愿当五保户。村里有个懒惰了一辈子的老光棍汉,自己快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把邻居叫进屋里,指着他屋里的家什:一块钱一个,你们随便拿。有了这一块钱,他就步履蹒跚地去村里的代销部,靠着柜台买几两老白干灌下去,抿着嘴走了。

有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一直跟着奶奶,长大后就成了光棍汉。队长看他心眼少,胆子大,就叫他给生产队看管青苗。他最大特点是六亲不认,而这正是守护青苗的必备素质,队长就把他当警犬一样使用。他远远看见有人偷着扒地瓜,就大喊一声追上去,直追得自己和偷地瓜的一起吐血。有一次,队长在生产队场院上看见远处麦地里有几只羊在吃麦苗。队长就说,你看那麦地里是什么?他“嗖”的一声像警犬一样狂奔过去,片刻,就传来那几只羊被他追赶的惨叫声。

俺村第六生产队有个光棍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就是有点缺心眼。他做梦都想娶媳妇,社员们都叫他“老婆迷。”有一年夏天,他在家里睡午觉,社员喊醒他下地干活。他非常生气,埋怨了一路:谁让你这时候把我叫醒?梦里人家抬着花轿来了,刚到门口,还没见到媳妇,你就把我叫醒了,毁了我的好梦!生产队的青年见他想媳妇走火入魔,就男扮女装来骗他,让他买烟买糖。老队长就训斥那些后生们:他是个实心人,你们耍弄他干什么?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去城里办事,买了张漂亮女人的年画送给他,这下他可高兴了。贴在墙上夜夜相会,天天意淫,度过了他人生最满足的时光。

当年生产队里像他这样的光棍汉,能干活,家里又没有负担,分粮食的时候,吃粮标准也高,日子当然还算宽绰。当时有社员编了顺口溜:光棍汉,活神仙,吃喝顿顿都不愁,有病变成鳖瞅蛋!光棍汉有了病,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吃没有人做,喝水没有人端,那滋味也是憋屈地难受。当他们人到老景,就越发孤单了,无依无靠,更没有慰藉。有一天,邻居看到老光棍好几天不出来晒太阳了,到他屋里一看,才知道已经死了好几天了。生产队派上几个劳力,挖个墓坑,用席筒一卷,就埋了。

每个生产队里,都有几个光棍汉(1976)

大多数是先天痴呆或者后来有残疾的(1978)

身体好的也下地干活(1976)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1978)

他们人到老景,就越发孤单了(1980)

作者简介

骑着摩托车下乡拍照片的李百军(1976年)

李百军,1955年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农村家庭,七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在县委从事摄影工作。曾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举办过个人摄影展,也出版发行过《每天》、《老城记忆》和《生产队》等书籍。

往期作品分享:

||| |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