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旧案纪实:山东烟台 2002年老同学酒后失言惹命案
V叔话事

2002 年5月28日下午。山东省烟台市第二看守所。

高墙内,一名面容憔悴的犯罪嫌疑人,戴着手铐和脚镣,在看守人员的注视下,步履缓慢地走进审讯室。他叫李绍坤,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前不久被烟台市开发区公安民警从原籍抓获。


是他,前不久夺去自己的同窗好友及其妻子两条鲜活的生命。是他,将“老乡”、“同学”这些曾经多么温馨的字眼,玷污得一塌糊涂。


血案惊魂

2002年4月12日下午2 时,烟台开发区鲁宝合金公司职工唐某给110打电话反映,他的哥哥唐海与嫂子李华,已经有半个月时间没有消息了。


接到110指令后,正在街面巡逻的巡警和派出所责任区民警一起来到唐海的住处。民警想办法撬开两层门,里面的门一开,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他们马上意识到,这里可能发生了凶案,要注意保护现场。一名民警捂住鼻子进入室内,一眼瞅见卧室地上有一具女尸,马上折身出来,向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报告了情况。


局长武维刚、副局长王春生、郭善海及刑警大队领导,带领技侦人员、法医立即赶到了现场。勘查人员在卫生间又发现了一具男尸,初步认定这是一起特大杀人案。案情重大,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领导接到开发区分局的报告后,也带领技术人员和法医赶到现场,协助破案。开发区公安分局现场成立了“4.12”专案组,局长武维刚亲自挂帅,现场指挥督导破案。


室内的两具尸体已高度腐烂,生出蛆虫,气味令人窒息。勘查人员全然不顾,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物品,寻找蛛丝马迹,提取到了凶手留下的皮鞋印和指纹。根据责任区民警提供的档案资料,专案组很快便弄清了尸源。男死者唐海,今年34岁,黑龙江省伊春市人,1997年从外地来到烟台开发区,现无业;女死者李华,29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镇人,系唐海之妻,是开发区一家包装企业的工人。经报案人唐某辨认,证实了这两名死者就是他的哥哥和嫂子。


陌生人、厨师、同学

但凡凶杀案件,不外乎财杀、仇杀、情杀三类,经验丰富的刑警都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对案件的定性作出初步判断,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确定一个方向。可是“4.12”案的现场,就让刑警们有点看不懂:室内物品基本没有翻动,衣柜抽屉内的现金、存折、首饰原封未动,不像是图财害命,然而唐海生前使用的一部手机没有了,又有抢劫的可能;其亲属反映,男死者社会交往并不复杂,女死者性格开朗,两人不可能有什么仇人。夫妻双双遇害,也可排除因情杀人的可能。


专案组的案情分析会从当天晚上10 时,一直开到午夜,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此案可以排除抢劫杀人,凶手不是有备而来,应是临时起意杀人。两名死者都是被人从背后捅死的,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凶手是死者的熟人。局长武维刚最后说,案件没有侦破之前,暂不下结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死者双方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发动群众,决不能放过任何一条线索。13日早上,专案组抽调数十名民警,两人一组,对死者双方的亲属、工作过的单位、街坊邻居、饭店商店,展开全面调查,寻找与死者生前有过交往的人;派出四名民警根据发案现场遗留的皮鞋底纹,查遍烟台市区所有卖皮鞋的商店、地摊,各种信息源源不断汇集而来。


民警从发案现场周围居民了解到,半个月左右前的一天中午,有人看见唐海从外面回来,手里提着啤酒、几样小菜,后面跟着一个陌生男子,一起进了家,像是好友。中午时分,听到其家中有争吵声,约下午2时,再听不到动静了。邻居说,唐家有个上夜班的,晚上门前的灯总是亮着,从那天以后,他家的灯再也没有亮过。


这个与唐海熟悉的陌生男子是谁?据唐海父母回忆,半月前,儿子曾回来过一次。中午吃饭时,唐海说:“妈,今天真巧了,我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一个二十几年未见的初中同学。”老人说,他的这个同学不是姓李,就是姓张,听儿子说,好像在外地搞传销受过骗,开过饭店也没挣钱,这次是到烟台开发区投奔其表哥来的。


专案组判断,半月前在死者家中出现的陌生人,极有可能就是唐海对父母提到的同学。这一结论同时得到另外一组走访民警的证实。女死者李华的一个工友反映,3月24日,她在下班路上碰到了从市场买菜回来的李华,李对她说,唐海的一个同学从东北来了,是个干厨师的,今天招待客人用不着她下厨房了。李华每次下晚班时,唐海都要到公司门口接她,可是3月28日晚上,唐海没出现,李华自己回的家,第二天再没见她来上过班,单位也找不着人。


可以断定,唐海夫妻是在3月28日遇害的。凶手是他们的熟人,临时起意,先将唐海杀死,后将下晚班的李华杀死。


寻找无名同学

同乡、同学,干过厨师,到开发区投奔表哥,陆续收集到的这些模模糊糊的信息,使专案组民警增强了信心。这个人在烟台找到工作了吗?他是否就是杀死唐海的凶手?眼下只有寻找这个“无名同学”一条线索,专案组决定,先由近及远,从烟台着手查找。


2002年4月13日,走访民警来到唐海在烟台曾经工作过的一个摩托车添加剂厂,从他的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钟某那里了解到,3月26日上午,钟某接到唐海的一个电话,约定中午要来家中吃饭。那天中午,唐海是带着同学一起来的。那人1.75米左右的个子,皮肤较黑,浓眉毛,深眼窝,体态较瘦,穿一身脏西装,30多岁的年龄。中午吃饭时,三人喝了一点酒,没怎么说话,也就没问那人的名字。下午1点多,三人一起离家分手,唐海和他的同学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去了。


专案组安排多名侦查员,对烟台市区各类劳务、人才市场展开调查,查阅了300 多家招工单位的登记资料,从人才市场一家寿险公司的王女士那里查到了唐海的记录。据王女士回忆,3月26日下午,唐与另一名操东北口音的男子前来找工作,王女士建议二人推销保险,二人还听了一下午保险业务讲座。临走时,唐海留下了姓名和手机号码,另一人对推销保险不感兴趣,就没留下记录。相貌特征与钟某所讲一致。


在现场勘查的民警仔细翻阅一本活期存折,微机打印的时间记载,2002年3月27日,也就是唐海遇害的前一天,有人从存折上支取了100 元钱。是谁取的这笔存款?也许能从这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民警赶到开户银行查明,取款单上留下的是唐海的名字,让钟某和王女士前来看录像资料,由于图像不清,已无法辨认两个取款人的相貌。技术人员只好根据两个目击者的叙述模拟画像。公安机关对辖区的饭店、酒店开展清查,对来自黑龙江的厨师一一过目,走访各类职业介绍所、劳务市场,查阅卫生防疫部门的健康档案,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锁定目标

根据侦查工作进展情况,专案组决定扩大战线,在继续加强本地排查工作的同时,派出精干民警,赴唐海的原籍黑龙江省伊春市,开辟第二战场。


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一中队探长范慧峰与侦查员王志刚、陈天胜领命后,2002年4月13日连夜出发,奔赴东北。三人一路上饥餐渴饮,马不停蹄,于16日早上抵达伊春市南岔区,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后,立即分头行动,开展工作。王志刚扮成一个买鞋的顾客,负责跑商店、集贸市场,根据发案现场遗留的皮鞋底纹,寻找破案线索。他跑遍了当地所有的鞋摊,无功而返。陈天胜负责走访唐海就读过的一所中学,也是劳而无功。当年唐海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已经退休,搬到外地居住去了,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这位老师,当拿出照片让他辨认时,老人说,已经二十几年过去了,他教过的学生太多,除了表现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学生外,大多数已没有印象了。


范慧峰负责调查的线索有重大突破,三名民警放弃另外两条线索,集中力量攻坚。根据唐海的最后通话记录查明,机主是现住南岔区东升街的李绍坤,电话安装在自家的旅店内,旅店在前年就已经停业了,并无旅客居住,只有李绍坤的妻子及孩子住在店内。通过外围调查得知,李绍坤早先在自家饭店当过厨师,饭店停业后,他便到关里打工去了。有人听说他在山东烟台干厨师,春节前回过一趟家,节后又回去了。再查阅李的户籍档案,他们发现李绍坤的条件愈来愈像唐海的“同学”,立即将李的照片传回烟台,让目击者辨认。


发走了照片,对李家旅店布置了力量守候之后,三民警觉得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设法弄到李绍坤的指纹。三人议论这件事该从何处着手时,协助他们工作的当地一位同行对他们说:“我想起来了,1999年,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破案时将本地同年龄段的青年的指纹都留下来了,其中有无李绍坤的指纹不得而知。不过像他这个年龄,如不出意外,应在其中。”


进了资料库,三人吃了一惊,两万多枚指纹档案,堆得像小山似的,都是手工活,需要一件一件翻看。同行说,三位别发愁,他再去喊几个人来。一共八个人,从中午开始干,一直干到晚上10点,就在所有档案资料快要检验完毕的最后时刻,终于找到了李绍坤的指纹资料。


一张照片、一枚指纹,一前一后被传回烟台。经目击者辨认和与现场指纹比对,李绍坤即是烟台“4·12”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通缉令发往各地公安机关,专案组重新调整警力部署,对李绍坤可能落脚的地方展开搜捕。


狡兔三窟

此刻,远在伊春市的侦查小组还获得一条重要信息,李绍坤投奔烟台开发区的表哥叫李某。4月16日晚上,专案组接到电话后,连夜部署警力开展工作,查出李某家住开发区凤台居民小区25号楼。民警先从侧面了解到,前段时间,李家确实来过一个东北亲戚,可最近再没见到此人。


民警找到李某,李坦称,他的表弟李绍坤春节前在开发区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吃住在饭店。春节回来后失业了,就没了住处,暂让他搬到家中住下。后因与一家人住在一起不方便,表弟就搬到金盛居民小区11号楼的一个地下室去住了,他在外面干了些啥,李某并不清楚。2002年3月28日早上,表弟来到李某家,拿去先前存放在这里的几件行李,告诉表哥他在烟台没有找到工作,明天要回东北去。临出门,李某还给了表弟200 元钱作盘缠。表弟是否回东北,他就不得而知了。


专案组民警赶到金盛小区,发现已是人去楼空,室内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物证,但他没办法将自己的足迹一块带走。经烟台市公安局技术人员比对,室内足迹与“4.12”大案现场凶手所留足迹相同。


2002年4月18日,专案组获悉李绍坤并没有回伊春,而是去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打工的消息后,指派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王长鹏,率领侦查员于卫国、张凯前往辽宁西柳镇抓捕李绍坤。不到西柳不知道,到了西柳后,王长鹏他们才知道,要在这里寻找一个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来西柳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光外来人员就有六万多,登记办证的暂住人口有两万多。专案组民警中午到达西柳,下午便投入工作。当地警方派出八名暂住人口管理人员协助清查,对辖区20 个村登记的48名伊春人,一一见面,并没有发现李绍坤的踪影。从第二天起,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他们又对车站、市场、饭店、旅馆、劳务场所进行排查,经过三四天时间的工作,遍访了300 多个单位,一无所获。


李绍坤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信任,犯下事后更是害怕警方追捕,每到一处,无论是对同学还是对亲戚,他都不说实话,常常是声东击西,与抓捕民警玩起了捉迷藏。2002年4月25日,民警获悉,李绍坤离开西柳,已到了盘锦其同学处。侦查员于卫国、张凯赶往盘锦市,却扑了空。其同学说,李绍坤在这儿住了几天,又返回西柳去了。当民警追到西柳后,李再次回到盘锦,他前脚走,民警后脚到,在十多天时间里,两名民警三返西柳,二上盘锦,始终紧紧咬住每条线索,让他无法逃脱。


难逃“如来手掌”

李绍坤也真是够能窜的,但也没能逃脱公安机关的追捕。


2002年“五一”劳动节这天,李绍坤想到了要回家过节。接到烟台专案组的情报后,伊春警方成功将李绍坤控制住。当两名烟台警察于卫国、张凯紧追而来,突然出现在李绍坤面前时,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完了,完了。我对不起我的老婆孩子。”接下来,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35岁的李绍坤,18岁高中毕业后,便在自家的旅店、饭店学了一手厨师手艺。后来,自家的旅店和饭店萧条停业,他便没活干了。2001年,远在江西的一个同学让他去做生意,他到了江西后才知道,做生意原是叫他去搞传销。他知道那是骗人的,便离开江西,到山东烟台开发区投奔其表哥,在一家饭店当厨师。不料春节后又丢了工作,再没找到事做。2002年年3月中旬的一天,李绍坤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初中时的同学唐海。唐海热情地邀请老同学到家中玩儿,李绍坤去了唐海家几次。每次去唐家玩儿,唐海夫妻都是打酒买菜,招待一番。当时的唐海也在家待业,两人还结伴去劳务、人才市场找工作,都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一连几天李绍坤郁郁寡欢,无心再在烟台呆下去,决意回东北去。唐海说:“这样吧老同学,你既然无心情再住了,我也无力帮你,明天中午到家里再吃顿便饭,我为你践行。”


2002年3月28日早上,李绍坤到表哥家取了行李,说晚上就要乘烟台至大连的船回东北老家。中午,唐海买了酒肉,炒了几个菜,便坐下喝酒。两人的情绪都有些伤感,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带着愁意喝酒,一瓶顶两瓶,不觉两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可能因为要与同学分手了,平时本来话语不多的唐海,那天不住地唠唠叨叨,骂骂咧咧,言语中流露出对李绍坤瞧不起的意思,让李好不心烦。


李绍坤也以戏谑的口气对唐海说:“看在同学的份儿上,如果途中我在海上遇难,麻烦你给我家人打个电话。”


唐海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李怒气冲冲地说:“看你这个熊样,办事尽往坏处想,不往好处看,还能有出息。窝囊!”说完,就进厕所方便去了。


李绍坤顿时觉得血直往上涌,气冲脑门,到厨房取了一把单刃尖刀,从身后重重给了唐海致命一刀。见同学一命呜呼,李绍坤想收拾收拾东西马上离开,转念一想,要是就这样走了,唐海的妻子下班回来,立刻就会明白是谁干的,不等我登上船,就会被公安抓了回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李绍坤清理了现场,等待李华下班回来。晚上8点多,李华进门后,李绍坤装得若无其事,两人还打了招呼。此刻,李华以为唐海一定又是在厨房忙活,或是去市场买菜了,同学常来,一个人留在客厅也不奇怪。李华没有多心,径直走进卧室准备换衣服,被李绍坤从背后杀死。


逃离现场时,李绍坤拿走了唐海身上的手机,他怕露馅,在开往大连的轮船上,将手机扔下了大海。


在监所里,李绍坤不止一次地重复着同一句话:“我对不起老婆,对不起孩子。”他说特别是对8岁的女儿,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恐怕今生再没有这个机会了。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愧对无辜同学的话。从烟台到东北,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每到一处,便求助于同学,这些诚挚的同学之情,却并没有温暖他那颗冰冷的心,相反,却因一两句龃龉愤而杀友,真乃恶狼心性也。


#春日生活打卡季##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案件##爆料##山东#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