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的某欢乐谷景区内热闹非凡。一名游客正打算往出口方向走,不经意间瞥见不远处一栋建筑的外立面突然蹿出明火。

还好消防人员行动迅速,很快赶到现场把火扑灭了。到次日上午,景区就又正常对游客开放了。从游客拍的视频能看到,起火点离舞台很近,这也就难怪大家一开始会误会。园方数据显示,五一活动第一天,客流量就突破了2.2万人次,这么多人挤在一块儿,一旦出意外,后果简直不敢想。幸好这次火情发现得早,处理得也及时,没造成人员伤亡。那么这种节日期间突发火情的事件是偶然事件吗?当然不是让我们看一看相关案例。
相似事件:北京某游乐园设备故障起火事件

要说游乐园的安全事故,咱们把时间拉回到2018年。那年8月,北京某游乐园的一处游乐设备在运行的时候,因为电路短路突然起火。出事的时候,设备上还有不少游客正在玩呢。好在工作人员反应快,立刻关停设备,组织游客疏散,消防部门也很快赶到把火扑灭了,没造成人员重伤。
从法律角度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不能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能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也不能占用防火间距,更不能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在这起事件里,经过调查发现,这个游乐园存在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电路线路老化却没及时更换的问题,违反了上面这些法律条款。最后,游乐园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行政处罚。
这事儿反映出有些游乐园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游乐园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每天接待大量游客,安全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设备得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消防设施得时刻保持完好有效,工作人员得经过安全培训,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这些都是保障游客安全的关键。那么就没有人为放火的事件吗?同样的也有。
差异事件:广州某景区人为纵火案

在2019年3月的广州,有个工作人员因为跟景区管理方闹了矛盾,心里不痛快,就故意在景区内的一处草丛点火,结果把周边的树木和建筑都烧坏了。事发后,景区工作人员赶紧报了警,警方通过监控视频很快就锁定并抓获了嫌疑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用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还没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后,法院判决该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跟前面北京游乐园的火灾事件比起来,这起是人为故意纵火,性质恶劣多了。前面那起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意外事故,这起则是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这也能看出,法律面对不同性质的安全事件,会根据情节轻重做出不一样的判决。同时也提醒咱们,对于故意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法律绝对不会轻饶。这也让咱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不光要做好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这些工作,还得警惕有人恶意破坏。
游乐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咱们再来看看一些数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几年,全国游乐园、景区这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数量总体是呈下降趋势,可每年还是有好几百起。其中,电气故障、人为因素、消防设施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从游客安全意识调查数据来看,只有不到60%的游客进游乐园的时候会留意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在哪儿,这说明部分游客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另外,在法律执行效果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执行也越来越严格,各地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23年,全国总共检查了各类场所2000多万家次,督促整改火灾隐患300多万处。这说明,靠着法律约束和监管部门的努力,公共场所的安全环境正在慢慢变好。
这些数据其实都在提醒咱们,游乐园等公共场所的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方、监管部门和游客一起努力。管理方得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监管部门得严格执法,把安全隐患都消除掉;游客自己也要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游玩环境。
那么,要是您在游玩的时候会注意观察景区的安全设施吗?要是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您知道该怎么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同时,也别忘点赞关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安全知识,一起守护咱们的游玩安全。
#上海欢乐谷失火 游客以为是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