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传来一则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消息: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因属于《美加墨协议(USMCA)》的一部分,将免于25%的关税,该关税原定于5月3日生效。此消息一经证实,迅速引发各界关注,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掀起波澜。

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以来,北美汽车产业便陷入紧张局势。4月3日,对进口整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率先落地,致使美国车价平均上涨10%,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随之跌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原计划于5月3日生效的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政策,更是让北美汽车产业链如履薄冰。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曾指出,全美48%的汽车依赖进口,本土生产车辆30%的零部件来自海外。倘若全面加征零部件关税,本土汽车平均成本预计将增加6000美元,部分生产线甚至面临停工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此次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豁免,无疑是对北美汽车产业的一次“松绑”。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墨西哥是美国汽车零部件的重要进口来源地,2024年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811.7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41.1%,美国市场供应的45%发动机都来自墨西哥工厂 。加拿大同样不容小觑,其为美国供应了90%的铝材,而美国汽车行业使用的铝中,近90%源自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旦加征关税,不仅会大幅提高美国车企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此次豁免政策的出台,有效避免了这一危机,确保了北美汽车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从政策依据层面分析,此次关税豁免基于《美加墨协议(USMCA)》的原产地规则。根据该规则,只要加墨两国的汽车零部件满足“75%的零部件产自北美”这一条件,即可享受免税待遇 。这一规则在保障区域内产业深度合作的同时,也为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使其能够继续稳定地向美国市场供应产品。
与此同时,美国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4月29日,特朗普签署公告,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制造商进行一定程度补偿 。在2025年4月3日至2026年4月30日期间,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的3.75%;次年,即2026年5月1日至2027年4月30日,补偿上限将降至汽车零售价的2.5% 。白宫表示,此举旨在鼓励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国内组装汽车,减少美国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依赖。
然而,这一豁免政策并非毫无争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美加墨协议》的原产地规则存在一些漏洞。有美国汽车工会批评指出,墨西哥工厂存在大量使用中国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然后贴标“墨西哥制造”,再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的现象,这违背了协议的初衷 。尽管如此,从整体产业影响来看,豁免政策的积极意义更为显著。
对于美国本土车企而言,如福特、通用等,关税豁免使它们能够继续以较低成本从加拿大和墨西哥采购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助于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电动化、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研发 。通用汽车已宣布,将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预计每年可节省数亿美元成本用于电池技术创新。这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推动了美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拿大和墨西哥无疑是此次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墨西哥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关税豁免后,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提升,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车企投资建厂,进一步推动本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加拿大凭借优质的零部件资源,尤其是铝材供应,能够更深入地融入美国主导的高端制造链条,加速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从全球视角审视,美国对加墨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豁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去全球化”趋势 。欧洲、日本、韩国等汽车出口大国,因关税壁垒面临美国市场萎缩的风险。为应对这一挑战,德国车企已计划将部分高端车型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25%的关税 。中国车企也在加速布局墨西哥,2025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在墨西哥科阿韦拉州的电池工厂投产,年产能达30GWh,直接服务福特、斯特兰蒂斯等北美客户 。这表明,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逐渐向区域化方向发展。
美国证实加拿大及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免关税这一举措,是其在全球贸易格局和国内产业需求之间权衡后的结果。它在稳定北美汽车供应链、促进区域产业合作的同时,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产业的不断调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将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