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2393 清早期 紫檀龙纹大帖架 54×48×5 cm.(平的) 50×48×40.2 cm.(立起) RMB: 300,000-500,000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居木游香——古典家具及沉香木艺
预展
5月7日-5月10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12日 15:30
嘉德艺术中心B厅
在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清早期的紫檀龙纹大帖架(Lot 2393)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即将闪耀登场,吸引着众多收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它不仅承载着清早期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审美,更因“攻玉山房叶承耀医生旧藏”这一身份,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厚重。
帖架:文房雅趣的实用载体
帖架,这一在明代绘画中屡见不鲜的文房用品,宛如一位默默的文化使者,见证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点滴。在古代,文人墨客临帖习字、研读经史之时,帖架便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它以独特的设计,为书帖提供了稳定的支撑,让文人能够专注于笔墨之间,沉浸于书法的韵律与文化的海洋。
此次亮相的紫檀龙纹大帖架,更是帖架中的佼佼者。紫檀材质,向来以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而备受推崇,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美誉。用如此珍贵的木材打造帖架,足见其主人的品味与实力。而且,传世的紫檀制帖架本就稀少,此件尺寸较大,更显难得,宛如一件稀世珍宝,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从工艺细节来看,这件帖架的托板以圆材攒接成格,这种工艺不仅考验工匠的技艺,更体现了古代工匠对美的追求。荷叶托子的设计,灵动而巧妙,可上下移动以备支承,为书帖的放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搭脑罗锅枨式,两端略低,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头,两两相望,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增添了几分威严与神秘。正面雕出的壸门,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托板与撑架皆两边出头纳入底座臼窝,能旋转支夹托板或折叠平放于底座之内,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帖架在不使用时可以轻松收纳,节省空间,尽显古代工匠的智慧。底座格角相交,拐角处皆以铜条加固,既保证了帖架的稳定性,又为其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攻玉山房叶承耀医生旧藏:家具收藏的璀璨明珠
攻玉山房,在明式家具收藏领域可谓声名远扬,而其主人叶承耀医生,更是一位备受敬仰的收藏大家。叶承耀医生对明式家具的热爱,犹如一团炽热的火焰,燃烧了他的一生。他凭借着敏锐的眼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执着的追求,在漫长的岁月里,精心搜罗了众多珍贵的明式家具,攻玉山房也因此成为了明式家具收藏的一座宝库。
叶承耀医生所藏的家具,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上乘。每一件家具都仿佛是一个历史的切片,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从材质的选择到工艺的打磨,从造型的设计到装饰的细节,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这些家具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次亮相的清早期紫檀龙纹大帖架,便是攻玉山房珍藏中的一件精品。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带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来到了中国嘉德的春拍现场,等待着有缘人的珍藏。在过往的岁月里,它还曾多次亮相于重要的展览之中。1997 - 1999年,它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艺术博物馆展出,让美国的观众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房用品的独特魅力;1997 - 2001年,它又在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博物馆)展出,成为了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2003年,它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让国内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件珍品的魅力。
《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记录珍藏的经典著作
为了将攻玉山房的珍藏更好地呈现给世人,叶承耀医生邀请了著名学者伍嘉恩编写了《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禅椅琴凳》一书。该书于1998年在香港出版,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攻玉山房珍藏的大门。书中详细介绍了攻玉山房所藏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从家具的材质、工艺、造型到文化内涵,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此次亮相的紫檀龙纹大帖架,也在书中有着精彩的呈现,P188 - 189页的图文介绍,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件珍品的独特之处。
2003年,澳门艺术博物馆又出版了《堂上清华:南阳叶氏攻玉山房藏明清家具》,P40 - 41页同样对这件紫檀龙纹大帖架进行了记载。这两本书籍,不仅是攻玉山房珍藏的记录,更是明式家具研究的重要资料。它们为我们研究古代家具文化、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中国嘉德春拍中的这件清早期紫檀龙纹大帖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珍贵的收藏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本次拍卖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是一件文房用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文人的雅趣。相信在拍卖现场,它必将引发一场激烈的角逐,成为众多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而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它能够在新的主人手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