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坛何涌承十三代酿酒技艺,以纯粮固态发酵打造“今谈”品牌,融合古法与现代匠心,守文化本真,酿百姓良酒,在江南续写舌尖上的乡愁传奇。
金坛煮酒今谈酒
一位酿酒师的文化坚守与舌尖上的乡愁

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夏潢村126号,一座名为“何氏酒业坛丰酒坊”的白酒作坊静静矗立。院墙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金坛煮酒今谈酒”的题字格外醒目——前半句引自毛泽东诗词,后半句则是酒坊主人何涌的匠心独运。这位1975年生于重庆云阳的酿酒师,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今谈”品牌(谐音“金坛”),用他的话说,这是对第二故乡最深情的告白。

何涌的酿酒之路始于家族传承。作为“何氏巴乡酿酒法”第十三代传人,他的血脉里流淌着酿酒世家的基因。祖籍重庆云阳的何氏家族,自宋朝起便以巴乡酒系闻名川渝。1988年,父辈举家迁至江苏金坛,将川酒酿造技艺带到了江南水乡。金坛的稻花香与高粱红,深深烙印在何涌的成长记忆里。尽管后来他考入省常中,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辗转多个行业——从煤矿经营到企业高管——但祖辈的嘱托始终萦绕心头:“酿酒技艺不可断。”2019年,他毅然创办酒坊;2023年重整旗鼓,以“坛丰酒坊”为名再出发,开启“今谈白酒”的酿造传奇。
步入坛丰酒坊的生产车间,浓郁的酒糟香扑面而来。何涌对原料近乎苛刻:50度大米酒选用本地优质稻米“5055”与“农耕46”;52度高粱酒的原料则来自东北,因“金坛自产高粱供不应求”;最珍贵的当属42度与53度糯高粱酒,原料与茅台同源的“红缨子高粱”,令其品质卓然。在何涌眼中,酿酒如作画,粮食是底色,工艺是笔触。他恪守祖传“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历经浸泡、蒸煮、摊凉、拌曲、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灌装九道工序,一丝不苟。存酒必用四川特制陶缸——其多孔结构能促进酒液活性氧化,释放芳香物质,这是不锈钢容器无法企及的。车间里,一排排陶缸贴满标签,记录着每批酒的“生辰八字”。

在蒸馏车间,何涌展示了祖传的“双温双向去甲醇法”:“国家标准甲醇含量不超过0.6克/升,我们的酒甲醇含量低于国标三十分之一。”他轻晃试管,酒液澄澈如泉。对水质,他同样考究:金坛水源pH值7.0,经处理调至酿酒最佳值6.8方投入使用。这种极致追求,正是“今谈白酒”品质的根基。何涌常说:“酿酒是时间的艺术。”新酒需窖藏至少一月,三月后口感渐佳,一年以上则醇厚绵长。成品库中,印着“GB/T10781.2-2006”标准的纸箱整齐码放,配料表简单:糯高粱、小麦、水。
何涌对中国白酒文化见解独到。他解析道:“白酒十二大香型中,酱香、浓香、清香为三大主流。‘今谈’属清香型,讲究一清到底。”在他看来,香型由酒曲定,工艺无涉,但粮食酒皆有共性:入口微苦,回甘绵长。这份洞见,源于他既承袭古法,又融合现代技术。粮食软硬、工序时序、温度调控……每一变量皆经千百次试验。“酿好酒无捷径,唯不断突破。”他说。
酒坊院落里,文化印记无处不在。“问道茅山,一品今谈”的品牌格言,取自金坛茅山道教文化;“今谈”商标采用王羲之书法体,典雅中见底蕴。何涌坦言:“‘今谈’谐音‘金坛’,是我对这片土地的告白。”他将家训“但存好心,莫问前程”刻于心间,坚持酿造“百姓喝得起的良心酒”。文化情怀与商业理念交融,令“今谈”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作为个人作坊,“今谈”受限于销售渠道——线上禁宣,仅能铺货常州商超。但何涌笃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口碑,产品渐入南京市场。选址时,他刻意避开养殖场与化工厂,确保环境纯净。800平方米的厂区,一砖一瓦皆倾注心血。“新品牌易立难精。”他感慨。正是这份坚韧,让他在经历煤矿亏损两千万元后,仍能东山再起。
未来,何涌心怀两愿:一是将“今谈酿造工艺”申报非遗,守护十三代家传技艺;二是让“今谈”走出金坛,成为江苏白酒代表。他常立于院中,凝望墙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于他而言,这不仅是豪情,更是责任——如何在行业激战中守住传统本真,同时开创新天地?何涌的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短短八字,道尽匠人对品质的永恒追求,亦诠释了文化守护者的执着信念。江南水乡间,何涌正以匠心与坚守,续写中国白酒文化的新篇章。

原料:大米 洒精度:50度 价格:69元/瓶

原料:高粱 酒精度:52度 价格:99元/瓶

原料:糯高粱 酒精度:42度 价格:168元/瓶

原料:糯高粱 酒精度:53度 价格:199元/瓶
2025年【闻艺金沙】平台推出“E视角”专栏,用纪实散文的笔触,多元视角展示金坛民众生活,社会人文。

来源公众号:闻艺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