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与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人们欢庆这个属于劳动者的日子。可这一节日的背后,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又为何能成为全球劳动者的共同庆典呢?

19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却也带来了残酷的剥削。在欧美国家,工人们每日工作时长普遍超过12小时,甚至达到14至18小时 ,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却极为微薄。长时间的劳作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健康,可他们敢怒不敢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勇敢地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的口号 ,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工人们黑暗的生活,点燃了他们争取权益的希望之火。

187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工人阶级纷纷走向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他们振臂高呼,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强大的工人运动压力下,美国国会虽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然而,资本家们却对此置若罔闻,法律成了一纸空文,工人们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堪。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2万多个企业、35万工人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总罢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他们高唱着《八小时之歌》:“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只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这激昂的歌声,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权益的渴望。

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残酷镇压,开枪打死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抗议,却遭遇不明身份者投掷炸弹,随后警察疯狂开枪,造成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称“干草市场屠杀”。这场流血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工人阶级为争取权益的坚定决心,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五一”大罢工,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将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劳动者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纪念这段用鲜血和奋斗换来的历史。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设立,是劳动者们通过顽强抗争,为自己争取到合法权益的见证,是人类文明民主进程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值得尊重,公平正义的实现,往往需要不懈的奋斗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