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苏东坡自创的气功养生术
文化与体育

苏东坡,即苏轼,不仅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与诗人,还是一位深入探索保健之道,精通养生之法的专家。

面对北方异族觊觎中原的局势,苏轼深感提升国民体质之迫切。在《策问》一文中,他深刻指出:“夫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他倡导全民锻炼,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挑战。

苏轼认为,自然环境的变迁,如风霜雨雪、寒暑更替,皆可能成为疾病的诱因。然而,诸如农民等长期在野外劳作的群体,因机体适应性强,故能经受风雨而保持强健。基于此,他提出“养生之道,在于使人体既能安逸亦能耐劳”。

秉持这一积极的养生理念,苏轼遍访养生名家,广阅道家、佛家典籍,从众多养生方法中提炼精髓,编选出一套适合文人雅士练习的养生术,并持之以恒地实践。

每日清晨,苏轼便起床端坐床上,面向东南背风处,先叩齿二十一下,随后双手自然握拳,调整呼吸,进入静谧状态。

他运用意念引导,使呼吸平缓均匀,同时“内视”自身,仿佛能洞察五脏六腑的斑斓色彩:肺白、肝青、脾黄、心红、肾黑。

接着,他想象心脏如烈焰般燃烧,照亮整个腹腔。随后,将气息沉入丹田。

这一系列动作均在吸气过程中完成。呼气时,他缓缓吐出内气,几近完毕时,用舌搅动口腔,生津液,再用力咽下,以意念将其送至丹田。

尽管苏轼的调息方法看似玄妙,但无疑,呼吸在其气功实践中占据核心地位。

从现代科学视角审视,这种练习能够加深呼吸,扩大肺活量,促进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同时按摩内脏,助益消化吸收,最终练就“丹田呼吸”,达到强身健体祛病的效果。

调息之后,苏轼还会进行保健按摩。他先用双手搓擦脚掌、腰部及腹部,使之温热;再抚摩眼、面、耳、颈等部位,以促进血脉畅通;最后,在鼻梁两侧适度按揉数次,并用手指梳头百余下。

整个按摩过程轻柔触及体表,使身体微汗而不喘。完成后,他躺下安然入睡,直至天明。(见《养生诀论》)

苏轼的全身性保健按摩与呼吸吐纳术相辅相成,辅以意念活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的显著效果。他的养生之道无疑是一种积极且高效的健身方法。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