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四个女儿,父亲最宠爱二女儿,送三间房嫁妆,让女儿地位超过公婆
汤娜

自古至今,子女一旦很多,父母很难一碗水端平。即使两个儿子中,父母往往也会偏爱一个,一旦超过三个,那最小的往往会成为父母最为呵护与偏爱的。父母疼爱最小的孩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总之这种现象一直存在。有人总是认为,最小的孩子在所有哥哥姐姐之中,最弱,最容易受欺负,所以,父母就会过多的呵护着。然而,最小的孩子长大了,甚至比哥哥姐姐更有本事,但父母仍然会有意无意地袒护着。不得不说,作为父母从骨子里就对最小的孩子多一份关心,甚至连他(她)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何原因。

然而,下面这位父亲却与众不同,他有五个女儿,起初最疼爱的是自己最小的五女儿刘毓卿。但二十年后,他又把自己的那份最宠爱的心转移到了二姑娘刘俊卿身上。只因为这个姑娘做出了其他兄弟姐妹难以完成的事情。刘俊卿的父亲名叫刘禹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老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刘禹臣在北京和天津创办了十三家当铺,所以,被别人称之为“头枕京津两地,脚踏十三行”。

1912年,老北京局势不稳,发生了一场抢劫商铺的浪潮。而刘禹臣事先知道自己的当铺要遭殃,于是提前把当铺里的金银首饰带回了家。没有想到的是,即使带回了家,刘禹臣也犯了难,因为他感觉四个女儿(大女儿早夭),一个儿子(小儿子还未出生)都很难守住这笔财富。但他又要忙于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精心安排这批财产。此时,他只有把四个女儿和大儿子都叫到了身边。除了自己的孩子,经营当铺一辈子的刘禹臣很不放心把这批财产交给别人保管。事情紧急,他对孩子们说道:“你们几个,谁有能力守住这份家业。”孩子们听到父亲这样问,都抬起头相互看看,接着又低下了头,没有一个吱声的。刘禹臣原本想让已经二十岁的大儿子撑起这份家业,没想到大儿子却没有胆量。刘禹臣是又急又气又无奈,直摇头,看来刘家的万贯家财也走到了尽头。然而,就在刘禹臣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时,他的二女儿向前迈了一步,接着说道:“姑娘愿为父亲守住这份家业。”

听到这句话,刘禹臣半喜半忧。喜的是,自己的子女中终于有人有胆量挑起这份家业了,忧的是,难道自己百年之后,自己闯下的这份家业要让二姑娘掌管吗,毕竟她是闺女,将来是别人家的人。情况非常紧急,容不得刘禹臣去多想,最终还是把这些金银首饰托付给了二姑娘刘俊卿保管。果然,刘俊卿比弟弟妹妹们有能力,有头脑,由于她的精心安排,最终保住了这批财产。而这批财产也成为了刘家当铺复业的资本,因为当年刘家的当铺遭到了哄抢。有了这批财产刘家当铺很快就复了业,免受了更大的损失。从这件事之后,父亲刘禹臣对这位二姑娘的宠爱瞬间超过了其他的姑娘,打心底里对这位二姑娘有几分佩服,甚至有些感恩戴德。二姑娘刘俊卿不仅成为父亲心目中,更成为了刘家的头等功臣。刘家的掌家大权也落到了二姑娘的手里。父亲刘禹臣负责外面当铺的生意,二姑娘负责家里的事情。但姑娘毕竟是要出嫁的。刘俊卿自然也不例外。

当刘俊卿到了出阁的年龄,父亲刘禹臣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要走这一步。为了给这位刘家头等功臣,自己的二姑娘找一个好婆家,刘禹臣也是煞费苦心。刘禹臣为了这位二姑娘一直仔细慎重地选择门第和人才。而他选择的所谓门第,也不是简单的门当户对和低女高聘,而是要找一个从前也是比较富有的大户可现实家道中落的人家。在人才的选择上,刘禹臣选女婿主要看重的是相貌堂堂和性格老实的年轻人。刘禹臣之所以对女婿的为人和家庭有这样的选择,主要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的财势作为后盾。这样自己的姑娘嫁过去之后,不但不会受委屈而且还能让姑娘主管着婆家的一切。最后,刘禹臣终于找到了一位称心的女婿。此人名叫王兆年,父亲王紫山在老北京做金店生意。

为彰显刘家的财力,更为了显示出自己对二姑娘的宠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让二姑娘能主管婆家的一切,刘禹臣为二姑娘刘俊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嫁妆之丰厚在当年的老北京都出了名,人人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当刘家把二姑娘刘俊卿的嫁妆送到王家后,直接占满了王家的三间厢房。金器、银器、瓷器、铜器、锡器、木器等嫁妆一应俱全。三间厢房的嫁妆确实让婆家对这位新媳妇另眼相看。果然,刘俊卿嫁过去之后,不但公婆乖乖住到了别的厢房,就是奶奶爷爷也把上房五间腾出来让孙媳妇住。这种现象在当年是很罕见的。因为,过去正房都是长辈们住,而厢房才是晚辈的住所。然而,刘俊卿与丈夫王兆年却占据了长辈应该住得上房。这也证明了,刘俊卿从刘家的女主人成为了王家的女主人。父亲刘禹臣的目的也达到了,姑娘成功掌握了婆家的大权。三间厢房的嫁妆换来了姑娘在婆家的地位,不仅高过公婆,甚至超过了爷爷奶奶。

自己的姑娘在婆家有了地位,掌握了财政大权,刘禹臣对姑娘的投资就更大了。一是因为,他确实非常宠幸这位二姑娘,二是,姑娘掌握了财政大权,自己对姑娘的投资,不论挣多挣少,都能进入姑娘的腰包,三是,二姑娘的能力超过大多女性,甚至优于一般男子,他相信二姑娘能撑起自己对她的这份投资产业。于是,刘禹臣专为二姑娘刘俊卿和二女婿王兆年开办了一家名叫常元的当铺,并且在西城酒醋胡同给二姑娘买了十几间房子。女儿出嫁,作为父亲刘禹臣不仅备了丰厚的嫁妆,还为女儿女婿开办了当铺,又接着为她们买了房子,这样的父亲现在很难找了。

二姑娘刘俊卿和丈夫王兆年结婚后,先后生有二子五女。由于,刘俊卿的在婆家的地位无人能及,也注定了她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尤其是想回娘家就可以回去。过去,这要是放在其他家庭,没有公公婆婆的允许,作为媳妇是绝对不能随便回娘家的。但刘俊卿不同,因为娘家势力不同,因为自己的地位不同。一切决定了她也以随心所欲。因此,刘俊卿出嫁后也会经常带着子女在娘家住。而每次回娘家,所有的家人和仆人们都要列队迎送,刘俊卿始终享受着刘家这种最高的殊荣。当然,在刘禹臣的众多子女中能有这样殊荣的也只有二姑娘刘俊卿一人而已。能在自家和婆家能有这样的地位,那是当时很多女儿的梦想。但这个梦想的实现太难了,不仅自己要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娘家人全力以赴的支持。父亲刘禹臣肯定想过要是这位二姑娘是一位男儿身就好了,那样自己一辈子打下的家业就有指望了。事实是,现实总会与想法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

父亲刘禹臣在临终之时,仍然放不下这位刘家的头等功臣。他曾留下遗言,让继承家业的长子刘贡南每月送给二姐刘俊卿生活费四百元。一千多元在当时的老北京能买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一个警察每月的工资只有六元。可见,当时四百元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长子刘贡南接手初期,当铺的生意还能继续维持。他也按照父亲的遗言每月送给二姐四百元生活费,但久而久之两人逐渐貌合神离。后来,刘贡南又染上了大烟,并且在生意上重用逢迎阿谀之徒,而听不进忠于事业之人的直言相劝,加之自己奢靡成风。自从自己掌握大权后,刘贡南就在自己的住房和卧室中全部安装了卫生设备和暖气,来满足自己豪华的生活享受欲望,并且连续为自己购买了三辆汽车,还为自己的妻妾购买了大量的珠宝首饰,更是花大量现金购买了许多钻石。当时老北京评价他“烟枪在手,钻石在囊,头枕京津两地,脚踩十三家。”就这样,在刘贡南掌家期间,刘家的基业开始衰败。

就在这时,刘贡南与二姐刘俊卿的矛盾加剧。最终,在1942年,终于爆发了姐弟间争夺遗产的诉讼。由于诉讼爆发,刘贡南直接断了每月给姐姐刘俊卿的四百元生活费。四百元生活费一断供,刘俊卿一家陷入了极度困难之中。刘俊卿难以忍受这样的落差,性格倔强的她神经错乱一病不起,就在当年病故于东华医院,时年五十六岁。那个曾经被父亲宠上天,在自己和婆家享受殊荣的姑娘,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这样的情形下落幕。刘俊卿的离开似乎也预示着刘家也一步步走向了落幕。当年,二十几岁的刘俊卿保护了刘家的财产,并让其重新恢复了元气,重振了刘家的基业。现在,她走了,家大业大的刘家也将随她而去。

没过几年,掌管刘家的刘贡南已经到走了投无路、四面楚歌的地步,全家的生活开支完全靠变卖家里的不动产赖以维持。先是卖了院子里的地毯后又卖了院子里的暖阁,接着又拆卖了院子里的镜子,最终连全院子的洗澡盆和木器家具也卖光了。家里卖无可卖,刘贡南想着把房子卖了,就在这时,日月换了新天。刘贡南把在马大人胡同的大宅门,刘家三代家族的祖产,以特别低的价格卖给了政府。从此,刘家的辉煌已成为了过去。晚年的刘贡南也像她的二姐当年那样,精神时常不正常,曾数次走失,后又被家人领回。刘贡南于1971在天津寓所走完自己的一生,时年八十岁。

一个人有一定的寿数,一个家族也有着自己的周期。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心的凝聚。为了同样的理想,为了同样的目标,凝聚的心才能长久维持。一旦出现私心和利益,那么心也就很快散了,心散了,一切也将开始走向下坡路。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