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1421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后宫2800名宫女凌迟处死,施刑过程持续了很多天,朱棣亲临现场观摩行刑过程,真可谓残暴至极。
行刑期间,北京的上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突然,“咔嚓”一声巨响,只见刚刚建成的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座大殿,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不一会儿三座大殿便化成了灰烬。
无数宫女都在默默祈祷,雷声来得再猛烈些吧!希望皇上能够觉醒,放她们一条生路。
然而,并没有。
朱棣顶着头顶巨雷,继续进行着残忍的杀戮,直到2800名宫女全部虐杀殆尽,才肯罢休。
这个故事被清楚地记录在了朝鲜国史《李朝实录》里面。
帝怒, 事起贾吕, 鞫贾吕侍婢, 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
而让朱棣如此疯狂的原因,却是因一个朝鲜宠妃的离奇死亡引起的。
这个宠妃是什么来头?她的离奇死亡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个被记录在朝鲜史书中的案件究竟是真还是假?
本文,笔者将为你揭秘,关于永乐后宫虐杀2800名宫女的来龙去脉。
朝鲜宠妃离奇死亡
1408年,朝鲜太宗进献了几位美人给朱棣,其中一位姓权的深得朱棣喜爱,进宫很快被封为贤妃。
当时,朱棣的徐皇后已去世,这位权贤妃进宫不久就掌管后宫,成了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妃子。
不仅如此,朱棣时刻把她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1410年,朱棣亲率50万大军北伐蒙古。此次北伐,朱棣依然不忘带上几位受宠的嫔妃,权贤妃也在其中。
打仗也不忘随身携带,可见朱棣已经一刻也离不开权贤妃了。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却突然接到了一个噩耗:贤妃娘娘病重。
本以为只是因舟车劳顿,偶感风寒,却没想到一夜之间竟一命呜呼,年仅19岁。
《明史.后妃传》记载:侍帝北征,凯还,薨于临城,葬峄县。
这个突然而来的打击让对朱棣无法接受,他竟一度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那这个权贤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明史》记载:资质秾粹,善吹玉笛,帝爱怜之。
史书中说她既貌美又有才艺,深得皇帝宠爱。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后宫中最不缺才貌双全的女子,重点是她非常像一个人,一个朱棣爱而不得的女人。
朱棣求婚遭拒绝
据明人郑晓所撰写的《今言》记载: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曾说:“权娘娘七分神似小姨。”
朱高煦的小姨,名叫徐妙锦,明朝开国功勋徐达的小女儿,朱棣发妻徐皇后的妹妹。
明人文集《琴轩集》收录了她的墓志铭:
徐氏讳妙锦,父中山武宁王,母夫人贾氏,仁孝皇后其妹也。
朱棣的一生只册立过一个皇后,那就是徐达的长女徐妙云。徐妙云天资聪慧,饱读诗书,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誉。
作为“女诸生”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也自然是十分优秀的。
她不仅相貌出众,才艺也十分了得,满腹诗书,妙笔生花,更是弹得一手好琴。真可谓才貌兼备,当然,性情也很不一般。
明代纪传体史书《罪惟录》记载:仁孝皇后徐妙云去世后,朱棣
“欲聘而立之,妙锦不应,女官出,遂削发为尼,文皇亦觉不立后也。”
朱棣想要册立徐妙锦为皇后,接替姐姐的位置。但徐妙锦宁愿出家为尼,也不肯嫁给他,朱棣从此不立后。
什么?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然还有得不到的女人?
据说朱棣对小姨子早就心仪已久,只是碍于徐皇后在世,也只能把这份爱默默埋藏在心底。
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棣急不可耐地召见了徐妙锦,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谁知,徐妙锦不卑不亢,婉言拒绝了。
朱棣震怒,扬言:朕倒要看看谁还敢娶你?
俗话说,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放不下。
朱棣继续发起猛烈的攻势。
他又写了一封情书,派人交到了徐妙锦的手中,并明确表明:只要你肯进宫,朕就让你母仪天下。
可没想到,结果却被啪啪打脸。
朱棣等来的不是美人,而是一封信,信的名字很霸气,叫作:《拒永乐帝书》。
信里主要表达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意是:
其一,表达了自己的性情:
臣女虽然生在王公贵族之家,但生性淡泊,并不羡慕皇宫深苑里的生活。
我不愿意做那园里的桃花,供人欣赏,宁愿做山上的小草,独自枯荣。
我喜欢听墙外秋虫吟唱,喜欢观赏窗前清冷的月光。
总而言之,臣女并不喜欢荣华富贵,只想独自一人过着清净的日子。
其二,婉言拒绝求婚:
臣女跪读了陛下的信,感受到了陛下对臣女的怜爱之心,臣女真是万死也不能报答啊。
只是陛下乃万乘之尊,想要获得快乐非常简单。
您外有百官环绕,内有六宫嫔妃。
而臣女只是一个弱女子,论才华,不足以辅佐陛下;论德行,不足以母仪天下。
这些也不是臣女之愿,希望陛下不要强迫臣女。
其三,决定出家为尼。
世人皆爱桃李妖艳,我却偏爱翠竹丹枫。
从此愿做个世外闲人,以青灯古佛为伴,寂静地了此余生。
陛下如果怜爱臣女,就请全了臣女的心愿,这才是臣女的万幸。
如此来看,这徐妙锦还是位性情刚烈,坚贞不屈的女子。
徐妙锦之所以拒绝朱棣,是因为她非常看不惯朱棣篡位的行为。
当年靖难之役,徐达的几个孩子各拥其主。徐妙锦大姐是朱棣的妻子,她自然是站在丈夫这边,而大哥徐辉祖却是建文帝身边的得力干将。
徐妙锦与大哥感情深厚,且对朱棣的人品表示非常的鄙视。
据说,徐妙锦曾反对建文帝离开南京,她对建文帝说:“你就坐在皇帝宝座上,我看他朱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你吗?”
徐妙锦的个性显然与宫廷中那些乖巧的女人大不相同,也大大调动了朱棣的征服欲。
但徐妙锦出家为尼的举动,却让朱棣只能忘庵兴叹,无可奈何了。
朱棣虽生性残暴,但对佛教还是相当尊敬的,纵使是一国之君也不能为了一个女人为所欲为。
但那种可望不可及的感受,让朱棣深感遗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来了个姓权的美人,长相才情与徐妙锦有七分相像,这真是老天专门送来安慰朱棣那颗受伤的心灵的。
朱棣得到权贤妃那可真是如获至宝,六宫粉黛无颜色了。时时让她陪在身边,就差拿根绳把她拴在裤腰带上了。
可正在他爱得死去活来的节骨眼上,权贤妃突然死了。
这真是太折磨人了。
但人有生老病死,纵使你是皇上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只能承受着。
然而,权贤妃去世3年后的一天,两个小宫女在争吵中的一次对话,却道破玄机,说出了权贤妃真正的死因。
冤死的吕美人
一天,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黄俨,无意中看到权贤妃当年的宫女和吕美人的宫女发生了争执。
权贤妃宫女说:“别以为我不知道,贤妃当年就是被吕美人毒死的!”
这句话震惊了太监黄俨,急于邀功的他,急匆匆把消息禀告给了朱棣。
朱棣问:“她有什么证据呢?”
还真有。
经过审问,权贤妃宫女交代,当年吕美人嫉妒权贤妃受宠,两人曾发生过争执。
最后,吕美人扔下一句话:“我看你还能管几个月的后宫!”说完,鼻子一“哼”,袖子一甩,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可巧的是,没几个月权贤妃就突然死了,而且路上陪伴权贤妃的正是吕美人。
朱棣暴怒,立即下令:捉拿吕美人,给我好好查!
为了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太监黄俨对吕美人进行了严刑拷打。柔弱的她实在受不了酷刑的折磨,说:“别打了,我全招。”
吕美人承认了是自己在宫中时,就派心腹太监到宫外银匠家里买了砒霜,回宫路上便找机会放进了权贤妃的茶水里。
该招的全招了,吕美人只求一死。然而,朱棣拿到审讯结果,火冒三丈,命人慢慢折磨吕美人,用烙铁烙了一个月才死。
与此事相关的所有人,全部被处死。
到此,案子算是结了,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吕鱼之变引发的血案
吕美人死后8年,嫔妃贾吕氏和姓鱼的宫女,与一个年轻的小太监关系密切。
此事被朱棣知道后,他就直接训斥了这几个人,但因为没有查证,也并没有惩罚他们。
谁也没想到,吕氏和鱼氏居然自尽了。
事情实在蹊跷,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皇上不知道的秘密吗?
朱棣为了了解真相,下令彻查贾吕氏一案。
于是,太监把贾吕氏的几个侍女全都抓了起来,狠狠逼问。
扛不住重刑的宫女终于说出了实话,原来吕美人并没有害权贤妃,她是被贾吕氏陷害的。
贾吕氏与吕美人之间也有矛盾。
贾吕氏也是朝鲜献来的,她刚进宫就听说有个跟她同姓的美人,贾吕氏就想着跟吕美人套近乎,大家互相关照一下。
可吕美人很高傲,压根就不搭理贾吕氏,明确表示不结交。
对此,贾吕氏觉得很没面子,就记恨上了吕美人,便故意散播谣言,将她害死了。
朱棣得到这个结果,气得差点昏死过去。堂堂皇帝居然被一个嫔妃给耍了,真是岂有此理。
朱棣气得暴跳如雷,传令下去继续审,非要看看这堆女人在搞什么名堂。
结果,审讯结论下来后,更气得他浑身颤抖。
原来,除了陷害吕美人之外,贾吕氏、鱼氏及后宫的宫女很多都与太监偷偷结成对食。
贾吕氏、鱼氏因事情暴露,害怕受到重刑的折磨,吓得双双自尽。
朱棣下令,凡是与贾吕氏有关的人全部处死。
结果牵扯进来的宫女越来越多,居然达到了2800名。
临刑前,一个宫女气得大骂:你自己阳衰,还不让我们跟太监结成对食,互相慰藉。
这句话实在太难听了,朱棣雷霆震怒,下令活剐2800名宫女。
此案在后宫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朝实录》清楚的记载了那段时间皇宫内凄惨的景象,一排刽子手无情地拿着刀,一片片地削下宫女身上的肉。
朱棣会亲临现场观摩行刑过程,不顾宫女们痛苦的哀嚎声,也不顾头顶滚滚的雷声,直到将2800名宫女全部虐杀完,这桩案子才算彻底结束。
到此,这个记载在朝鲜史书《李朝实录》里面的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这件事是不是真实的呢?
后宫虐杀案真实性存疑
虽然朱棣的性情与他父亲朱元璋一样,有些暴虐,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个妃子的意外死亡就大开杀戒,一下子就处死2800名后宫女子。
无论怎么说,作为皇帝难道他就不怕这样做会有损威望,有失民心吗?
这个故事存在的疑点太多。
其一,《拒绝永乐帝书》真实性未被证实。很多学者认为,这封信很可能是那些痛恨朱棣的文人编造的。
既然是私信,那必是朱棣一个人看的,又怎会让这封有损颜面的信公之于众呢?
其二,这么大的事,翻遍我国史书却是只字未提,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甚至连清朝人编写的《明史》都没有任何记载。
要知道清朝人对朱棣的评价可不怎么好,想黑他还找不到地方呢,但这样的惨案都没有被记录进去,看来的确是子虚乌有。
其三,故事中说此事发生在1421年,而此时距离朱棣去世仅有三年的时间了,这三年里朱棣都在忙着亲征蒙古,而且最后还死在了蒙古的榆木川。
也就是说朱棣的时间不是用在了战场上,就是在去战场的路上,根本没有时间去亲临现场观摩凌迟宫女。
其四,2800名宫女全部凌迟处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凌迟,必须是专业的刽子手,一片片地把肉削下来,为的是拖延受刑者濒死的时间,增加受刑者的痛苦。
但这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的。比如,明代大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割了4000多刀,用了整整3天才死。那2800名得行刑多久呢?根本就是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任务。
其五,封建帝王最信迷信,他们把自己称为天子,还专门设置观星占卜机构,把天象与国家气运联系在一起,把天命看的十分重要,又怎么会在电闪雷鸣的时候依然实施暴行呢?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紫禁城内三大殿的确被雷击中并引发了火灾。但朱棣当时就发布了《罪己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或刑狱冤滥及无辜而曲直不辨与
意思是说,难道我大明王朝监狱里都是冤案吗?是非曲直难道没有辩解了吗?
这句话正说明了朱棣对天象的重视,他在三大殿被雷击中着火后,就立马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他在回想监狱里是否有冤案,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继续虐杀无辜的宫女。
最后,朱棣虽然得位不正,但在位期间他多次亲征蒙古,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永乐盛世”,也是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明史》曾评价他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他虽生性有些残暴,但他施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政权的稳定,而残害无辜宫女只能让他丧失民心,他没有理由这么做。
所以,我认为这个永乐后宫虐杀宫女案,很可能就是朝鲜人虚构的。
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历史上真的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惨案。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