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秦国第一战将是白起还是王翦,谁的军事能力高?看他俩打仗就知道
趣趣大盘点

秦国,是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在其崛起的过程中,两位名将功不可没——白起与王翦。

白起,以“战神”之名威震诸侯,长平一役更是让赵国元气大伤;王翦,则以智慧与沉稳著称,灭楚立功,助秦最终统一六国。

那么,若要在这两位赫赫有名的战将中选出一位真正的“秦国第一战将”,谁的军事能力更胜一筹?是白起的勇猛决断,还是王翦的冷静谋略?

兵家争锋,谁与争锋

春秋战国,群雄逐鹿。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两位秦国名将,他们的军事才能,令人叹为观止。一位是白起,一位是王翦。

白起,字公孙,淮阴人。他少年时期就以勇武著称,长大后更是以身经百战、多谋善断而闻名于世。白起为人冷静沉着,临危不乱,善于运用兵法韬略,屡次在战场上创造奇迹。

他的军事才能,堪称当世无双。无论是出奇制胜,还是以弱胜强,白起总能找到制敌的奇招妙计。他的军队,更是精锐无比,战无不胜。在白起的带领下,秦军所向披靡,横扫天下。

王翦,字子文,颍川人。他老成持重,谋略过人。王翦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军事才能,更多体现在大局观上。

王翦深谙兵法,善于调兵遣将,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出最有利的战略方针。他的军队,更注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王翦的谋划下,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的一代名将。他们的军事才能,虽然各有侧重,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战国纷争的年代,他们就像两座军事灯塔,照亮了秦国通往统一的道路。正是有了这样两位杰出的军事天才,秦国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

伊阙大捷,敌众我寡不足惧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发兵攻秦,兵力高达24万。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白起临危受命,率领10万秦军迎战。

白起审时度势,决定采取"疑兵"之计。他命令部分秦军伪装成韩军,混入韩阵,趁韩魏两军矛盾之际,突然发难,一举歼灭韩军主力。韩军溃败,魏军见状,也纷纷逃散。

这一仗,史称"伊阙之战"。白起以10万秦军,一举歼灭24万韩魏联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从此,白起威名远播,声震天下。这场伊阙之战,不仅展现了白起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体现了他敢于冒险的战略眼光。

面对韩魏联军的绝对优势,白起没有退缩,而是敢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深知,战场上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寡,更取决于将帅的智谋和勇气。

白起的"疑兵"之计,更是一招妙棋。他利用韩魏两军的矛盾,巧妙地制造混乱,瓦解了敌军的斗志。

这种出其不意的战术,不仅打乱了敌军的部署,也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充分展现了他的谋略和胆识,为秦国赢得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大捷。

长平之战,堪称古代最惨烈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征伐赵国,赵国命廉颇率军抵抗。廉颇审时度势,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屡次拒绝秦军挑战。赵王对此颇有微词,终于将廉颇换下,改命年轻气盛的赵括领兵。

赵括初上任,就悍然出击,不料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40多万赵军被白起围困于长平,陷入断粮绝水的困境。经过46天的苦战,赵括战死,赵军被歼,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这一战,堪称古代最惨烈的战役。40多万赵军,无一生还。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抗衡。白起也因此被称为"人屠",其军事才能,令人敬畏。

长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心理战的胜利。白起深知,赵括年轻气盛,容易冲动。

于是,他故意示弱,引诱赵括出击,再设伏兵围歼。这种以退为进的战术,充分利用了敌军将帅的弱点,可谓神来之笔。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还展现了他的耐心和毅力。面对40多万被围困的赵军,白起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等再等,直到赵军饥寒交迫,士气低落。

这种持久战的策略,不仅消耗了敌军的体力,也摧毁了他们的意志。当赵军最终溃败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毫无还手之力。长平之战,是白起军事才能的集大成之作。

他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高超的战略眼光、灵活的战术运用、坚韧的意志品质,堪称兵家典范。也正是这场惨烈的战役,奠定了秦国称霸的基础,为后来的统一大业扫清了障碍。

磨刀不误砍柴工,王翦灭楚有妙招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决定灭楚。这一仗,秦始皇派李信领兵,但李信轻敌,终致失败。秦始皇不得不求助于王翦。

王翦审时度势,要求秦始皇出兵60万。秦始皇虽然心疼钱粮,但还是答应了。王翦率大军压境,但并不急于求战,而是与楚军相持一年有余,期间秦军尽享太平。

一年后,楚军早已松懈怠懈。王翦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秦军勇猛出击,楚军猝不及防,很快溃败。秦军乘胜追击,斩杀楚将项燕,生擒楚王负刍,楚国就此灭亡。

这一仗,堪称王翦的经典之作。他运筹帷幄,以逸待劳,先以不战困敌,再以突袭取胜,充分展现了他老谋深算的军事才能。

在灭楚之战中,王翦展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深知,楚国虽然国力衰落,但根基犹在,不可轻易挑战。

因此,他采取了坚壁清野、拖延时间的策略,一方面消耗楚军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也在等待最佳时机。王翦的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策略,看似消极,实则积极。他深谙兵法,知道兵贵神速,但也明白欲速则不达。

在战场上,有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王翦就是用这种方式,一步步蚕食楚国的军事实力,直到楚军心力交瘁,再一举歼灭。

在最后的决战中,王翦更是展现了他出其不意的战术才能。他先是佯装怠惰,麻痹敌军,然后突然发难,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种出奇制胜的战术,不仅打乱了楚军的部署,也极大地打击了楚军的士气。楚军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王翦的灭楚之战,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深厚的谋略和耐心。

在这场战役中,王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充分展现了一位军事家的风采。也正是这场胜利,为秦国统一六国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奠定了大秦帝国的基业。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的一代名将。白起善用奇谋歼灭战,王翦长于运筹稳扎稳打。

虽然他们的军事才能各有千秋,但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雄才大略的将帅,秦国才能一统天下,开创大秦帝国的辉煌。

信息来源:《史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