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这个太监了不得,外国人都知道他,如今他的后人已经繁衍了18代
记史惜今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一直有一种人命运非常惨——太监,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和家族成员奴役的官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监在先秦时期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他们是直到东汉以后才开始被阉,按理说这些太监大都是处理宫廷杂事的奴仆,根本没机会参与国政,但因为这些太监大都和皇室成员朝夕相处,有时候就有了可乘之机,成为一个大祸害,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东汉时期的张让、明朝时期的魏忠贤等人,无一不是祸国殃民之辈。

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太监就很了不得,他能文能武,游走于列国之间,哪怕时至今日,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如今他的后人已经繁衍了18代人了,这个太监就是郑和。

郑和具体出生年月不详,回族人,本姓为马,之所以姓郑完全是因为“郑”姓为明成祖朱棣所赐,同时他也叫“三宝太监”,据推测,郑和是明平云南之战中明军的一个俘虏,后被阉割,在燕王朱棣府邸服役,在侍奉朱棣的时候,郑和有幸学习了智略和一定的兵法,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郑和始终追随左右,并且立下了大功,多次帮助朱棣脱险,朱棣在称帝后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于是特地赐姓“郑”,任命其为内官监太监。

从1405年开始到1424年结束,郑和作为正使太监六次下西洋,据史书记载,他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有三种,一种是说为了弘扬大明国威;一种硕士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言他下西洋是为了帮助朱棣扫除蒙元势力,不过仔细推敲史书后,自从帖木儿去世后,蒙元帝国实力大不如前,朱棣根本没必要自找没趣,唯一可靠的就是下西洋顺便找找建文帝。

之所以下西洋的时候是郑和带队也不是偶然,郑和此人首先对朱棣是绝对的忠诚,在这他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在军队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因此他是最佳人选,明永乐三年在中国江苏刘家港,一支人类史上最为庞大的远洋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中国近海,霎时千帆齐发,推开万顷波涛,由此进入中国自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当时郑和年仅34岁,他带领着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舰队(240多艘船只,28000人),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后来的哥伦布等人要早得多。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世界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明帝国的舰队比亚洲任何国家的海军都强大,甚至欧洲所有国家的舰队联合起来也无法与大明帝国的海军相匹敌”。

郑和前前后后共七次下西洋,他能文能武,游走于列国之间开展外交,前三次都到达了印度的古里,第四次到达了西亚和东非地区,航线达15000海里,后来又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期间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并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郑和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对其昭告大明帝国的国书,宣扬大明国威,赏赐该国国王后妃等中国特有的财物,然后进行商业贸易。郑和下西洋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下西洋后,亚非等诸国向大明派出使节318次,平均每年有15词之多的访问,最多一次同时又18个国家来大明朝贡,还有几个国王在出访中国的时候病死在中国,临死前他们甚至希望能够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时至今日,很多外国人都听说过郑和的大名,而且郑和的子孙已经繁衍了18代人,现在这一代叫做郑恩良,他的工作是从事研究郑和,他的后代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什么?郑和是太监没法繁衍后代?这是当然的,郑和确实被阉了,没法繁衍后代,但是他有一个哥哥,他的哥哥把儿子过继给了郑和,现在郑和的后代就是这一支脉。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