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鬼方究竟是什么人?跟雅利安、匈奴和楚人分别是什么关系?
青莲简史

鬼方是最早出现在中原史料记载里的异族政权之一。首先在《世本》和《易经》等等现代能看到的早期汉文文献里,就记载有鬼方。而在近代考古发现的一些更早的文献,比如殷墟甲骨文和小盂鼎的铭文里,也都提到了鬼方。但是关于鬼方的身份与历史,却仍然是包裹在重重谜团之中。

主流认识里商朝时鬼方的大致方位

桃花石杂谈相信,绝大多数听说过鬼方这个族群的朋友,都会认为它是一个在古代活动于中国北方的族群。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相当数量的学者曾经认为,鬼方有可能是一个上古时代活跃于湖南、重庆、广西和云贵地区的族群。

而这些学者认为鬼方是生活在中国西南的族群当然也有一些理由。首先,《史记》里曾经记载说楚国先祖吴回的儿子陆终曾经“娶于鬼方氏”,也就是曾娶鬼方的女子为妻。而在上古时代其实从中国北方迁徙到西南地区并不是容易的事,北方和西南的族群相互通婚更是难于登天。这样鬼方生活在西南地区也就是比较合理的推论之一了。

《史记》等史料里都有鬼方的相关记载

而且《诗经》、《史记》、《易经》和《竹书记年》等等古籍里,都曾有一些商高宗武丁战场功绩的记载。比如《诗经》里说武丁曾经“奋伐荆楚”,《易经》里则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史记》里也记载有武丁讨伐鬼方的事。但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记载里,只要说了武丁伐荆楚的,就没有说武丁伐鬼方,而说了武丁伐鬼方的就没有提及武丁伐荆楚。也就是说这些古籍都没有同时提及了这两件事。所以有些学者就认为,这可能说明伐荆楚和伐鬼方其实本身是同一件事,因为鬼方就在荆楚,所以伐荆楚和伐鬼方只是同一件事的说法不同而已。

而在《竹书记年》里则曾提到“武丁……伐鬼方,次于荆”,也就是说武丁在讨伐鬼方的时候曾在荆这个地方停留过。一些学者认为这里面的“荆”就是指荆楚地区。因此在而明朝时,学者王夫之就曾经直接说因为“楚人尚鬼,故曰鬼方”。也就是说他认为因为古代生活在荆楚的这个族群比较崇敬鬼神,所以那些古籍里才把当地的这个族群称为鬼方。

后母戊鼎是为武丁的一个妻子所铸

但相对来说,上面这种说法从古代到现代都是相对非主流的说法,而相对主流的说法则还是认为鬼方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族群。这种观点认为,陆终虽然被认为是楚国的先祖,但他生活的时间比楚国立国的时间至少要早了1000多年,所以其实他当时并不是生活在荆楚地区。一些学者根据史料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陆终当时其实是生活在今天河南新郑附近。而当时与他联姻的鬼方,则也很有可能生活在周边区域。

另外,关于《竹书记年》里说“武丁……伐鬼方,次于荆”的说法,这种观点认为这里说的荆其实并不是指荆楚地区,而是指陕西阎良、三原等地的荆山。而这也说明鬼方当时应该是生活在北方地区,而不是西南地区。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一些近代学者则利用近代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对鬼方的身份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比如著名学者王国维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其实中国史籍里提到的夏朝的荤粥、商朝的鬼方、西周的昆夷和猃狁、春秋的戎狄乃至战国的胡和匈奴都是相似族群相似名称的不同译名而已,所以鬼方其实也是北方游牧族群的一支,是匈奴的前身,那么他们生活在北方也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夏朝时的獯(荤)粥可能也与鬼方有关

当然,这些观点也并非定论。现代有些学者则从体质人类学和自然环境等角度分析,认为鬼方虽然是生活在北方,但跟后来的匈奴等游牧族群并没有什么关联。有些学者则认为近代在陕西北部地区发现的李家崖文化遗址可能跟鬼方有关,而李家崖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当地人当时是以农耕为主,只有少量畜牧活动,这跟匈奴等几乎完全以游牧为生的族群还是有根本区别的。

所以总体上,鬼方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族群。不过即使这样,一些学者也还是从古籍里的零星线索入手,对鬼方可能的种族归属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鬼方其实有可能是一个白种人族群。

一块武丁时期的文字甲骨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首先“鬼方”被称为“鬼方”可能与“鬼”字的本义有关。而“鬼”字在汉语里的本义里,有一种含义就是“异种之人”。那么用“鬼”作为一个族群的名称,也就说明这个族群确实有可能在体貌特征上和商朝人并不一样,也就是和商朝人不是一个人种。

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与鬼方相关的记载和传说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跟鬼方相关的传说里,经常会出现“胁生”这种现象,也就是某个重要的传说人物是从自己母亲的胁下,也就是从腋下到腰这个部位出生的。比如我们刚才提到陆终氏和鬼方联姻之后,生了6个儿子,而这6个儿子竟然都是从胁下出生的。而且学者们找遍了中国古籍之后发现,中国古代凡是跟“胁生”相关的传说,都跟鬼方有关。那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

描绘释迦牟尼胁生的塑像

有些学者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又在中国以外发现了一些线索,而这个线索也非常有意思。这些学者发现,“胁生”这种传说,在印度古代的雅利安人传说里,似乎比较常见。比如在雅利安人创作的印度教经典著作《梨俱吠陀》里,其重要神明帝释天就曾说过:“余自胁之宽广处出来的”。而在同样源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里,也提到佛陀释迦牟尼是“胁生”的,在《大藏经》和《佛说普矅经》里都曾提到类似说法。现代一些学者认为,“胁生”这种传说是包括古雅利安人在内的古印欧人特有的神话。而这种神话却在中国也出现了,不过在中国的神话里,这种现象却只跟鬼方相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也说明鬼方和印欧人种乃至雅利安人可能也会有一些关联。

另外,在近代考古中,在河南殷墟西北岗祭祀坑里,曾经发现过相当数量的人头骨,一般认为这些人头骨都是当时一些被用来祭祀的战俘头骨。这些战俘头骨绝大多数符合亚洲黄种人的特征,却也有极少量的头骨呈现出了高加索人种,也就是白种人的特征。而一些学者认为,这可以说明当时商朝曾经与一些白种族群进行过战争,而这些白种族群也许就包含鬼方。当然,这一理论目前也仍然是很有争议的。所以至少在目前,鬼方在现代人的认知里,仍然还是谜团重重的。(,侵权告知删除)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