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假如宋江坚持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下场如何?其实就是两个字
运筹帷幄


《水浒传》作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的作品之一,汇聚了侠义之人对朝廷贪污腐败、昏庸无能的控诉与指责。然而,即便朝代不断更替,仍时常有良善百姓被迫落草为寇的情况出现,无论是唐宋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寨主”们的结局大多难以摆脱被招安的命运。就算做了官,也依旧难逃上级的欺凌与压榨,最终走向新一轮的覆灭。那么,倘若宋江当年没有接受招安,梁山的英雄好汉们还会是这般结局吗?

梁山好汉的来历多种多样。部分人是因看到不公正之事便出手相助,在替天行道之际背上了人命案子,遭官府追捕后只能前往梁山避难,像鲁智深、武松便是如此;另有一些原本是地方的文书小吏、军中教头,受到上司的欺辱,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最终选择上梁山,比如宋江和林冲。

多数好汉为人正直,行事干脆,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他们落草为寇,不光是自己的不幸遭遇所致,更是看不惯贫苦百姓遭受的不公。尽管上梁山的缘由各异,但他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心中的道义和原则。

有暗必有明,有正必有邪,梁山好汉群体里同样有小人混在其中,宋江便是这类人的代表。

宋江姓氏里的“宋”,恰好就是“宋朝”的那个宋。他自始至终都未曾有过背叛朝廷的念头,并非看不到朝廷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而是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没有匡扶正义、拯救天下的宏大志向。他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前往梁山的。晁盖的死极为蹊跷,先是被一支淬毒的暗箭所伤,接着和他一同来到梁山的张顺去为晁盖寻找医生,结果晁盖还是去世了!

晁盖在战前,战旗被风一吹就断了,由此可见,晁盖的权力早就被宋江夺走,无人在意晁盖的事情,这场看似天灾的事,实则是人祸。射中晁盖的箭上刻着“史文恭”的名字,但这并非什么光彩之事,史文恭为何会把名字刻在箭上呢?能够在深夜一箭射中人头的人寥寥无几,宋江身边的花荣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很多人会问,宋江为何要这么做,杀人总得有动机吧!

这还有什么可疑惑的?理由十分简单,宋江一心想成为头领,唯有提升梁山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朝廷才会注意到他们,不然一门心思征讨方腊的朝廷,鬼知道何时才会想起他这个小吏。尽管晁盖临终前留下“谁杀了史文恭,谁就做头领”这句话,险些打乱了他的计划,但最终的走向还是如他所料。对他而言,死去的晁盖比活着的晁盖更有价值。

晁盖离世后,他嘴上说着要为晁盖报仇,实际上却对梁山的人员进行了大规模整顿,阮家兄弟险些就此没了说话的权力。但要是从宋江的立场来考虑,不接受招安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他把梁山的利益摆在首位,毕竟梁山并非他一人的天下。他不听他人的劝阻,坚持接受招安,目的是让众人都能过上平常人的日子,最终获得官职与爵位。然而,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断了兄弟们的生路。通过“土匪”攻打“土匪”的手段换来了朝廷的太平,可梁山好汉却伤亡惨重。等他们班师回朝后,迎来的是最后的覆灭。

倘若那时宋江未应允招安,结局是否还会如此?

我们不妨放开胆子想象一番,那时的宋朝已然是朝廷政务混乱不堪,皇帝无所事事,臣子肆意寻欢作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倘若宋江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能否开创出一片全新的天地呢?答案为,不能。

即便宋朝已然衰败至极,仍有能力筹备十万大军去讨伐方腊。恰巧此时宋江率领梁山众人接受招安,这桩棘手的差事便落到了宋江身上。梁山好汉就这样成了朝廷的爪牙,替宋徽宗消除了心腹大患。由此可见,朝廷并非没有应对梁山的办法,只是宋徽宗分身乏术,才使得梁山势力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彼时梁山上究竟有多少兵力呢?大约一万上下,且其中大部分是江湖人士。他们单打独斗的能力极为出色,然而在协同作战方面,未必能做到以一当百。要是梁山不接受招安,最终还是难以避免覆灭的结局。即便其中一些武艺高强之人能够成功逃脱,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落草为寇。唯有同意招安,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才有机会成为官府的人,哪怕是靠着这棵已然腐朽的大树,起码也能保障生存。

倘若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会迎来怎样的结局?答案是:灭亡。即便再衰败的庞然大物也有其根基,宋朝即便腐败透顶,攻打梁山的能力还是具备的。梁山的军事装备远不如人们设想的那般强大。要是宋江不答应招安,梁山内部会有部分人产生不满,而且朝廷会像征讨方腊那样出兵攻打,梁山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无论是故事里的情节还是人的经历,以当下的视角去审视过去,十件事里有八九件都会让人懊悔。我们所能做的,唯有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已。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