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老话说“六月怕初三”,今日六月初三,到底怕啥?看看老人咋说
袁先生第一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描写的就是荷花盛开的景色,每年农历六月就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池塘中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清香四溢,故而六月得名“荷月”。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一般会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而农历六月通常会包含初伏和中伏,因此六月也被称为“伏月”。由于六月天气炎热,暑气逼人,大地仿佛被烈日烤焦一般,所以农历六月还有“暑月”、“溽暑”以及“ 焦月”之称。

今天就是农历六月初三(阳历6月27日),这天也是进入农历六月的第三天。在民间,特别是老人的眼里,农历六月是一个很重要的月份,尤其是六月初三,更是民俗文化中特别的日子,民间有一句老话说“六月怕初三”,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到底怕啥?我们来看看老人咋说。

今日农历六月初三,有啥说法?

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初三,也是进入夏至第二候“蝉始鸣”的日子,意味着雄性的知了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按照干支纪年来说,今天是乙巳年、壬午月、丁卯日,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同样还是“杨公忌”、“韦陀日”、“收日”。

首先,什么是“杨公忌”呢?

相传古代有一位姓杨的老人,他有十三个儿子。他因儿子众多而得意忘形,常对街坊邻居炫耀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就算老天一个月收去一个,还能剩一个陪我安享晚年。”但这话说罢,第二年从正月十三开始,杨公的儿子一个一个的接连离世,最终十三个儿子全部去世(当时农历年恰巧有闰月,共有十三个月份)。于是,后人将杨公儿子去世的十三个日子定为“杨公忌日”,以示警戒。

杨公忌日,也称“杨公十三忌”,共有十三个日子,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 (端午节,也是杨公忌日之一)、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日子在民间被视为“不吉”的日子。

其次,什么是“韦陀日”呢?

韦陀日,又称“韦陀菩萨诞辰日”,是佛教中重要的纪念日。韦陀菩萨,又称韦驮天、韦将军、韦天将军,佛教护法诸天佛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在佛教中,韦陀菩萨是护法神的首领,其形象往往是身披铠甲,手持金刚宝杵,显得威风凛凛。

每年农历六月初三,就是韦陀菩萨的诞辰日。这一天,佛教信徒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韦陀菩萨的敬仰和感恩。例如各地寺院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法会,僧众们会进行庄严的诵经祈福仪式,以此祈求大家可以勇敢面对困难、坚守自己的信仰。

最后,什么是“收日”呢?

“收日”是我国择吉文化的一种说法,在古代,择吉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特别遇到一些大事之前,人们都会挑选一个好日子,例如婚嫁娶亲、迁宅安床、动土破土等都会择日而行,图个平安、吉利。我国民间最常用的择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这是由十二个不同含义的日子按序排列而成,分别是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破日、危日、成日、收日、开日、闭日。

今年六月初三,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收日”,其中“收”有着收敛和收获的意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收敛自己的脾气,遇到事情不要冲动,要学会理性分析、判断,这样事情的结局中才能有着更多的收获。因此,六月初三为“收日”,在古人看来这也是一个“黑 道日”。

今日农历六月初三,不仅是今年夏至进入第二候的日子,同样还是 “杨公忌”、“韦陀日”以及“收日”,那么这天老人到底怕啥?下面具体了解。

一、六月初三怕说太过自满的话

今日农历六月初三是“杨公忌日”,根据民间的说法,杨公是因为自认为有众多的儿子,而常常说出太过自满的话,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最终十三个儿子接连离世,只剩下自己孤独终老。杨公的故事在人们看来都是其太过自满而导致的,因此在杨公忌日这天人们都会避免说太过自满的话,图个吉利。

其实做人就是如此,无数先贤都强调过谦逊的重要性。《尚书》有云:“谦受益,满招损”,意思是说自满的话说得多了,就容易让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啥都行,啥都懂,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就很难再有进步的空间。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什么东西都装不下。而保持谦逊,就像一个空杯子,能不断接纳新的知识和经验,让自己不断成长。

除此之外,说话自满还很容易得罪人。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总是炫耀自己的成就、吹嘘自己的能力时,别人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只顾着说自己好,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对这个人敬而远之。相反,谦逊的人说话总是很低调,懂得尊重别人,这样的人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二、六月初三怕长时间开窗通风

农历六月,正值盛夏时节,天气又闷又热,此时就要经常多开窗通风。这是因为农历六月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汗液蒸发会释放出各种气味,再加上日常活动产生的灰尘、细菌等,如果长时间紧闭门窗,这些脏东西就会在屋里越积越多,空气要是不流通,就容易变得污浊。而且,在我们的老祖宗看来,“暑”邪就容易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里滋生,让人感觉头昏脑涨、没精神。因此,要养成经常开窗通风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让新鲜空气进来,把屋里的浊气排出去,保持空气清新,在这样的环境下居住也会更加舒心。

然而,开窗通风的时间并不是说越长越好,毕竟农历六月不仅是北方的汛期,更是南方的梅雨季,天气变化快,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一场雷阵雨。要是长时间开着窗,雨水很容易飘进屋里,把地板、家具都弄湿,不仅收拾起来麻烦,还可能导致家具发霉、损坏。并且,农历六月阳光强烈,如果长时间开窗,就会导致阳光直射进屋里,会让室内温度急剧升高,就跟蒸笼似的,人待在里面更难受。因此虽然要经常通风,但不能长时间开窗。

那么,一天开窗通风多久合适呢?这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需要根据当天的天气和屋里的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空气比较清新,温度也相对较低,这时候可以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小时。而到了中午,太阳光强烈,气温高,就可以把窗户关上,拉上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和热气进入。等到了傍晚,气温下降,又可以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要是当天有风,通风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一些,因为风能加快空气流动,换气效果更好;要是天气闷热无风,通风时间就可以适当延长一点;下雨的话就要避免开窗通风。

三、六月初三怕贪凉

今年农历六月初三恰逢夏至的第二候,此时虽说知了因阴气初生而鸣,但此时阴气并未会完全升腾,而是因阳气过盛而“伏藏”在地下,这也是“伏月”这个名称的另个一个由来原因,因此,农历六月特别进入夏至第二候后,天气将会愈发炎热,在这样的天气下,人们就会想办法纳凉祛暑,但如果过度的话,就是贪凉的表现了,具体方面体现在生活方面和饮食方面。

首先,生活方面的贪凉就是长时间开空调和吹风扇。进入农历六月,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毛孔会自然张开,以利于汗液排出,调节体温。要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一直对着风扇吹,毛孔就会被迫收缩,汗液排不出来,体内的热气就会散不出去。这就好比给身体上了一把“锁”,把热气都锁在里面了,从而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而且,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

其次,饮食方面的贪凉就是吃过多的冰糕和冷饮。农历六月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会外浮,而体内的脾胃功能就会相对较弱。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给身体提供营养,而雪糕和冷饮温度低,吃多了会刺激脾胃,让脾胃的阳气受损。当脾胃阳气不足时,就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并且,冷饮、雪糕大多含糖量高,吃多了还容易让人发胖,从而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四、六月初三怕晴天

今日农历六月初三还有一怕,那就是“怕晴天”,这是为啥?

老话说“六月初三晴,旱到九月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六月初三这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气就会较少,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土壤水分挥发加快,农作物的升腾作用也随之加速,如果长时间少雨或者无雨,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干旱的发生。

农谚又云“六月初三火烧天,汗水打湿人衣衫”,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六月初三这天是晴天,并且天气很热,仿佛天空被火烧了一般,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就会很热,在这样的天气下,出门就会汗流浃背,衣服会被汗水打湿,这样的天气不仅容易导致人们中暑的情况,同样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历六月虽然天气炎热,但长时间高温干旱则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毕竟农作物没了足够的水分,就像人没了饭吃,长势肯定会受到影响。该抽穗的时候抽不出来,该灌浆的时候灌不满,到了收获的时候,产量也就高不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就盼着有个好收成,要是赶上这时候干旱,那么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因此,六月初三怕晴天,其实就是农民们对丰收年景的期盼与担忧。

“六月初三太阳笑,高温伏旱要来到”

“六月初三淋满荷花塘,百物生长粮食无处放”

“六月初三晴一日,晴空万里四十五”

与此相关的农谚还有很多,都说明了农历六月初三是一个宜雨不宜晴的日子。

总结,老话说的“六月怕初三”,到底怕什么?您都了解了吧?以上的一些讲究并非无稽之言,而是关于农历六月初三的一些生活经验,请大家不要忘。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