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读懂中国历史,100幅地图就够了
群学书院

越是到了高等教育的阶段,人们就越重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尤其是精英阶层。高瞻远瞩的人生视角,在读通史时尤为明显。读过通史的人不仅知识丰富,思维和格局也会远胜旁人。

史学大师吕思勉的封神之作《中国通史》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中国通史,严谨、客观、真实。从民国廿三年商务印书馆初印,便一举成为举国上下通认至好版本,传至国外后,更被评为“一本书读懂5000年”的经典之作。

钱穆、黄仁宇、李敖、易中天等大家毕生拜读,重磅推荐。

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版本,可谓百年一遇,史无前例,非常罕见难得——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官方出版的《地图上的中国通史》(全两册)。

它以吕思勉史学经典《中国通史》为本,辅以现代地图100张,以地图方式读懂历史。每一幅都是由地图专家李不白亲自编绘,仔细考究,涵盖中国史内容至全,也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本有完整地图的吕思勉《中国通史》!

古人云,左图右史,读历史一定要边读地图。不知道地形,说什么神州形胜都是枉然。胸中无丘壑,所有典故都是纸上谈兵

不看地图,不知“丝绸之路”究竟在哪;不知郑和下西洋究竟途径哪些国家走到何处;不知唐诗的“不教胡马渡阴山”的阴山在哪;更不知张骞出使的西域,究竟在如今的哪些地方。

不光大人,孩子读史也是如此。如果只读一本书清晰厘清中国5000年历史,那一定首选这套《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给你讲史

100张地图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读懂中国历史

100幅地图就够了!

01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史

借地图之势,观天下之势

历史学家葛剑雄说:历史都是在对应地理上发生,要了解历史,一定要跟相关地图结合。

一图胜万言,自古以来,左图右史,是读历史的一个简单、高效的方法。如果没有相应的地图呈现,光靠文字很难理解一个朝代的扩张和衰落。大唐疆域随着历史变迁而有变化,几张地图完整了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历史变迁。

不知五代十国丢失的,宋朝念念不忘,直至朱元璋才收复的燕云十六州,究竟是哪些地方?

更别提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局势,曹操、董卓、袁绍、孔融、刘表分别雄踞何处?

而混乱难记的南北朝时期,北周、北齐、南陈,究竟各在何处?

这套市面罕见的地图与历史相结合视角,将吕思勉百年经典《中国通史》再现。平面的历史,以地图为轮廓,立体地展现,生动清晰。

不论是历朝疆域变化、历史大事、重要战争、重大工程、出使路线……所有具体信息都在这套书里、地图里直观呈现。

要知道,一本书专门配制地图不光门槛高、成本高,而且审核相当严苛。所以,常规历史读物要么无图,要么引用现成图册中线条图、色块图。而这套书采用的是100张地图配合内容原创,考证古今地形变换,反应山形水势的全彩大图。

除此外,还有一些专题地图,配合文字讲解,使内容更清晰易懂。如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路线,并且包含总共出使两次的往返路线,清晰了然。去到酒泉、敦煌、玉门关、楼兰等都是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去到的。

左宗棠抬棺赴新疆,抱着死也要收复新疆之心的壮阔历史。

如元末农民起义,一张地图不仅清晰展现反元势力起义地点,势力与政权,红巾军北伐路线朱元璋南京,郭子兴濠州、陈友谅武汉、张士诚高邮、明玉珍重庆……还有清晰的思维导图,厘清朝代世系。

每个朝代的疆域图,上面有古今界及古今地名对照。疆域范围、重要城市、并存的政权等等都清晰可见。

无论你读没读过,爱不爱历史,都强烈建议读一读它!

地图专家李不白,

倾五年心力,以图入史,

为中国历史架构地理空间,

将现代地图技术与近代史观有机融汇。

以朝代为顺序,历史事件为驱动,每一个时期历史都配上对应的地图。几百字说不清的战争策略路线,一张地图或许就一目了然。

书中地图,也比寻常地图更“立体”丰富。一张地图国省区县镇乡镇街道、河流支流交汇等字号、字体、颜色均有不同区分,覆盖海量信息,兼顾不同级别划分、古今对照地名等。

书中引据的书,和举出的参考书,都有注明篇名卷第,纪年也据民国纪元逆推。将地图与历史相结合,印象深刻。无论大人、孩子,这样读历史,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给你讲史

100张地图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02

钱穆、易中天、李敖强烈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史入门书

每个人不必读二十四史,但一定要读“吕著中国通史”。

史学大家顾颉刚赞吕思勉:全国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严耕望说他“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他写就了“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他在西南联大讲历史,座无虚席。

中国历史第一位用白话文讲述上下五千年通史的史学泰斗。市面上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版本很多,而论最推荐的就是这一套。

全书640页,近57万字,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以中国朝代兴衰为骨架,“通贯各时代”,梳理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史,随文辅以历史大地图100幅,边读历史,边看地图,直观领悟历史空间感。

下册以中国文化史为血肉,“周赡各领域”,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文化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将中国五千年文化娓娓道来。

一部书读懂五千年中国历史,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民族和文化史,足矣!

知史,更知中华文化。读了知晓自古以来的制度、文化、社会、经济、宗教等等中国文化知根知底,知来龙去脉,以及于今影响。

不仅能让人系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制度、社会、经济等等,而且知晓其所以然,能够当今的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更深刻的洞见。

《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给你讲史

100张地图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03

史学泰斗给你讲史谈今

地图视野,犹如站在高人肩膀俯瞰

有人说,听吕思勉讲历史读一遍不过瘾,至少三遍打底。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研究的十分透彻,任何人听他讲历史都觉通透十足。讲历史,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清晰透彻,听一遍胜读万卷书。

这套书以民国初版为底本,将历史、地理、地图、文化结合,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仅能缕清5000年发展脉络,直击历史关键点、兴衰本质。

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还是政治理想?

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

宋儒的思想为何救不了宋朝?

……

还能洞见历史真实的一面,因为先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解读,独到且一针见血:

安史之乱之后,历朝对西域就不再过问。

清朝的衰机,潜伏于高宗,暴露于仁宗,而大溃于宣宗、文宗之世的。

历史的真相是,关公温酒斩华雄不是真的,是被孙坚杀掉的。

……

看完直呼,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的刻板印象要丰满有趣得多!

先生直掐重点,而且纵横比较,很多人读很多遍通史都不曾领悟的,他一语道破:

夏朝的衰弱,从孔甲时候开始起,至桀而灭亡的。

周朝的功业,是到成王时才大定的。

汤放桀,武王伐纣,秦灭周,都是以诸侯革天子的命。

三家分晋,田和篡齐,是以大夫革诸侯的命。

门阀阶级在五胡乱华,胡人汉人混淆,为高标门第,以自矜异。

从汉到唐,中国是征服异族的;从宋到清,中国是给异族征服的。

……

条律清晰,总结精炼,让人一读就懂,视野开阔!

书中语言,也是相当有亲和力,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许多精彩的通观评论,直击要害,能看到在其他史书上从未看到过的历史意韵。

如吕思勉说,读书不在于呆记事实,而重在得一种方法。结合地图地理读历史,掌握历史兴衰精髓,便是其中一种。

掌握这些地理规律,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千奇百怪的历史时间,变化莫测的政斗军争都一目了然,运用自如。

如果你中国历史不知怎么入门,掌握了不少史学知识却理不清脉络。或者帮助孩子历史地理学习,这套书都强烈推荐。

《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给你讲史

100张地图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04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史学精品

全书还赠送,这本历代疆域图册,相当难得。

26幅疆域图,包揽从夏至今。

不仅高清大图展现历朝历代的疆域图,古今地名,无论是唐宋元明清等盛世,还是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乱世时期,都清晰展现。

比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陈的疆域图(572年),所有年份都换算成公元纪年。

五代十国疆域图(943年),那时广东广西属南汉,江西湖北江苏部分属南唐。

还有唐宋元明清、高清展现古代历朝疆域变迁与盛世的繁荣。

中国地理分区,一眼分晓,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原来古代的西域是新疆,百越指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关中在西安,河套在甘肃……

每一张图都值得细细品读,每一次都能让人增长见识与知识。这样一本市场销售至少几十元,今天配合这套书免费赠送,数量相当有限,赠完再无。

辅助读史,对中国地理了如指掌,读史读地理的绝佳辅助手册。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读历史,有地图,历史更有空间感。

这套书都值得珍藏一辈子,不仅内容经典,而且装帧也是典藏级!100g厚实内文环保印刷,四色印刷,高清精致!全书大跨页展示精美地图,锁线装订摊开阅读满满仪式感,外加精美大护封升级质感!硬壳精装,有精美护封,棱角分明,尽显珍重。

正如吕思勉所说:“希望读了的人,对于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预加推测;对于我们的行为,有所启示。”

《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给你讲史

100张地图读透中华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THE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