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山东舰的厨房里蒸汽升腾。十名炊事兵正将刚蒸好的馒头装筐,旁边大锅里翻滚着红烧肉——这是为夜航归来的飞行员准备的第四顿饭。
与此同时,驾驶室内,值更士兵紧盯雷达屏幕,手边保温饭盒里的饺子还温热。在这座漂浮的钢铁城市里,昼夜不停的炊烟是战斗力的根基。

踏上山东舰的甲板,就进入了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战争机器。3000多名官兵被划分为三班轮值,昼夜守护着这座海上堡垒。为保障高强度运转,航母独创“一日七餐”制:除了早中晚三顿正餐,另有两次间餐补充体力,外加两次夜餐服务深夜岗哨。
炊事班成了最忙碌的战位。每日清晨,冷库闸门开启时,堆积如山的食材令人震撼:2.5吨大米、1.2吨肉类、0.8吨蔬菜和0.6吨水果。

这些原料将在一天内化作10-12吨成品食物——相当于满载五辆卡车的重量。当干烧鱼段与红烧翅根的香气飘过机库,连刚结束训练的飞行员都不由加快脚步。
特殊保障更显用心:免洗大米节省淡水,豆芽机随时生产新鲜蔬菜,冰淇淋柜24小时开放。在茫茫大海上,一口家乡味的热饭,抵得过千言万语的动员。
当辽宁舰前舰长张峥首次透露“每日耗粮12吨”时,不少人惊呼浪费。但若拆解这些食物的去向,质疑声便化作敬意。

高消耗源于高强度。甲板保障组每日数十次起降训练,搬运数吨系留索具;轮机兵在50℃高温舱室检修设备;飞行员承受超重压力驾驶战机——这些年轻战士日均需4500大卡热量支撑,远超普通白领的代谢需求。
细算饮食账更显精打细算:10吨食材包含30%不可食用部分(骨、壳、包装);每人实际摄入约2公斤净食,分至7餐每顿不足300克。当美军航母日均伙食花费4万美元时,山东舰仅用20万人民币便让三千官兵吃饱吃好。

航母的“胃口”远不止于食物。当泰国“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因经费短缺沦为王室观光船,当韩国轻型航母计划在2030年期限前摇摆不定,世界已无数次证明:养航母比造航母更难百倍。
山东舰的账本揭示残酷现实,燃油方面,每次出航加注8000吨重油,单次加油费2500万元,全速航行时日耗177吨;
人力方面,3000官兵年薪支出超3亿元,技术骨干培养成本更无法计量;
维护上,从甲板防滑层更换到发动机大修,年维护费可再造一艘护卫舰。

全编队开销更为惊人。一支完整航母战斗群(含驱逐舰、补给舰等)年耗资超百亿人民币——相当于小国全年军费总和。巴基斯坦虽雄心勃勃规划2045年拥航母,但其80亿美元的年军费尚不足支撑现有部队,更遑论这头吞金巨兽。
从亚丁湾护航到远洋演训,那昼夜不熄的厨房灯火,照亮的不仅是战士的胃,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深蓝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