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越南彻底急了,全面取消36年计划生育,对中国释放什么危险信号?
北纬的咖啡豆

2025年6月3日,越南国会以惊人的效率通过了《人口法令》修正案,删除了实施长达36年的"每对夫妻仅允许生育1-2孩"条款,赋予家庭完全生育自主权,这一政策急转弯来得突然却并不意外。

越南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88年,当时为控制人口爆炸式增长,越南效仿中国推行"两孩政策",超生家庭面临罚款、社保歧视甚至强制节育,多子女党员需接受纪律处分,如今这套严密的管控体系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越南正式迈入"生育自由"时代。

政策转向的速度令人震惊,就在五年前,越南还在执行"鼓励30岁前结婚、35岁前生二胎"的温和调整政策。

而如今全面解禁背后,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4年越南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91,胡志明市更跌至1.32,均远低于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行动,按照当前趋势,越南"人口黄金期"将于2039年结束,2054年后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越南政府为何如此着急?答案在于其"未富先老"的困境。这个以"下一个世界工厂"自居的国家,人均GDP仅4300美元,却已面临制造业劳动力缺口扩大、外资吸引力下降的窘境。

更严峻的是,越南正经历全球最快的老龄化进程——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6%,联合国预测到2054年将现人口负增长。这种经济尚未充分发展,人口红利却即将耗尽的困境,迫使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抢救出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一直较为松散,罚款额度低、监管范围有限,民间多妻制观念残存,使得政策更多是"纸上约束"而非"社会规范"。也正因如此,

越南在2002年至2021年间的总和生育率始终维持在2.1左右,基本处于人口替代水平线附近。但情况从2022年开始剧烈变化,生育率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创下1.91的历史新低,这种加速下滑的趋势比绝对数值更令越南政府恐慌。

越南此次政策调整的彻底性也值得关注,新修正案不仅删除了生育数量限制,还规定"个人或夫妻在平等基础上,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学习、工作、收入以及抚养子女的能力,自主决定生育时间、子女数量及每胎间隔时间"。

越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同步宣布,生育三胎的党员将不再受纪律处分。这种从"控制"到"完全放开"的180度大转弯,反映出越南政府对人口危机的极度焦虑。

与中国类似,越南也经历了从"多子多福"到"少生优生"再到如今"鼓励生育"的政策轮回,高峰时期,越南夫妻在生育周期内平均生育5-6个孩子,由此带动人口迅速膨胀。

1988年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对夫妻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且第一胎、第二胎之间须间隔3年。

政策可谓立竿见影,生育率一路走低,但曲线并未就此放平,而是不断下探,新低之下还有新低,完全不受控制。这种与中国高度相似的人口发展轨迹,或许正是越南政府决定彻底转向的重要参考。

政策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但年轻人的生育观念与生活条件,却不是一纸法令能够扭转的,当前,越南的年轻人正面对三座几乎难以翻越的大山:住房压力、育儿成本、观念变迁,这些结构性难题远比政策限制更能扼杀生育意愿。

越南近年来房价的疯狂上涨,已经成为抑制生育的最直接因素。仅2024年,越南首都河内公寓房价同比暴涨约40%至50%,经济重镇胡志明市公寓价格上涨约20%至30%。

在河内中心地段,一套房龄10年以上的二手公寓,均价超过9000万越南盾,约2.5万人民币,而当地的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据第三方地产平台统计,河内居民需要工作50年才能买一套房子、工作23年才能买一套公寓。

这种房价与收入的严重脱节在胡志明市表现得更为极端,2023年该市房地产协会报告显示,平均房价收入比超过20倍,某些区域一套七十平米的商品住宅售价高达15万美元

而越南普通工薪家庭年收入不过6000美元,首付压力几乎让人望而却步,即便转向租赁市场,80平米的两居室平均月租超过420美元,而胡志明市平均月薪也仅为446美元,几乎一半收入都要上交给房东。

这种住房负担对生育率的压制效应已经显现明确的数据关联:房价最高的胡志明市,总和生育率只有1.39,在越南全国最低。

前不久,越南官方表示将坚决打击哄抬房价、囤地投机、操纵牟利、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等行为,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产泡沫对生育意愿的伤害短期内难以修复。

如果说住房压力让年轻人不敢结婚,那么高昂的育儿成本则直接打消了他们生育多孩的念头,越南的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截至2023年底,全国公立托幼机构的覆盖率尚不足30%。

大量家庭只能将孩子送往私立机构,月费用动辄250美元,占据年轻家庭收入的40%以上,不少新婚夫妇为省钱,甚至选择将子女托付乡村亲戚照看,既牺牲教育质量,也加重家庭分裂。

这种育儿资源的匮乏与分配不均在大城市尤为突出,胡志明市的年轻父母普遍反映,从尿布、奶粉到课外辅导,养育一个孩子的月均开销超过300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的月薪。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南的育儿成本仍在快速上升,随着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和教育消费升级,家长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呈现"军备竞赛"态势,英语培训班、才艺课程、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产品需求激增,进一步推高了育儿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除经济压力外,越南社会尤其是女性群体的观念变迁,也在深刻重塑该国的生育图景,2022年,越南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4%,相比10年前接近翻了一番。在制造业领域中,女性劳动力占比已超60%。教育水平提升和就业机会增加,使越南女性在婚育上获得更大选择空间,传统"多子多福"的儒家生育观正在瓦解。

越南虽然"重男轻女"思维仍然严重,但女性受教育权不存在任何限制,这种矛盾的社会形态,性别歧视与教育平等并存,造就了独特的生育困境:一方面,传统家庭仍希望多生男孩;另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越来越不愿沦为"生育工具"。

越南全面取消计划生育的举措,看似是其国内的人口政策调整,实则向中国释放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战略信号。

作为与中国有着相似发展路径的邻国,越南的人口危机及其应对方式,对中国而言无异于一面镜子,映照出潜在的风险与挑战。这些信号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竞争、产业链转移和社会治理三个维度。

越南取消计划生育的第二个危险信号,涉及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制造业竞争格局,近年来,越南一直以"下一个中国"和"下一个世界工厂"自居,承接了大量从中国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这一进程正面临人口红利的"天花板"制约。

越南案例向中国释放的第三个关键信号关乎人口政策调整的时机与效果,历史经验表明,一旦生育率进入下降通道,再想逆转将异常困难。

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教训显示,当生育率跌破1.5后再出台鼓励政策,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越南在生育率1.91时就全面取消限制,反映出其对"政策窗口期"的敏感把握。

这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人口政策调整必须抢在生育意愿彻底崩塌前,中国2023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09左右,远低于越南当前水平,政策调整的空间和效果可能更为有限。越南在相对"高位"就果断转向的做法,反衬出中国人口政策可能的滞后性。

越南取消计划生育对中国而言绝非简单的邻国政策变动,而是具有多重警示意义的战略信号。

它提醒我们:人口危机可能来得比预想更快;制造业竞争的背后是人口结构的竞争;政策调整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面对这些信号,中国需要从越南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避免在人口问题上重蹈"起大早赶晚集"的覆辙。

参考资料

和讯网 -2025-06-04: 越南取消计划生育!取消“每个家庭最多生两个孩子”的规定,从6月3日起,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