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部分村庄及乡镇名称来源总结
热爱分享

一、夹江县整体名称来源

夹江县名始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元和郡县图志》载其因“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得名,县城位于青衣江两岸,化成、黑虎二山夹江而立。民间另说源于《蜀都赋》“夹江缘山”的文学意象,取竹影夹岸之意,兼具地理特征与人文内涵。2024年夹江入选四川省“千年古县”,其名延续1400余年,承载着巴蜀井盐文明与造纸技艺的历史记忆。

二、乡镇(街道)名称来源

1. 漹城街道

隋代以降为县治所,因古漹水(今青衣江支流)流经得名。明清为夹江政治经济中心,现存明代城墙遗址,1983年定名研城镇,2019年撤镇设街道,仍为县域核心。

2. 青衣街道

因濒临青衣江得名,辖区内千佛岩景区有唐代摩崖造像2470尊,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衣”之名既指江名,亦与古青衣羌国文化相关。

3. 黄土镇

因境内土壤呈黄色沙壤土得名,宋代为茶马古道驿站,清康熙年间形成集市。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保留“黄土”之名凸显土壤特性与农耕传统。

4. 甘江镇

取“甘甜江水”之意,因青衣江支流甘溪河流经得名。宋代设甘江渡,为川西南水运枢纽,现存清代“甘江古渡”碑刻记录商贸盛况。

5. 吴场镇

明代吴姓在此开设场集,故名“吴场”。清光绪年间为夹江四大场镇之一,《夹江县志》载其“货通嘉眉,市肆繁华”,保留清代木结构商铺群。

6. 木城镇

古称“南安场”,因三国时诸葛亮在此屯兵筑木城得名。1940年正式设镇,2019年合并南安、迎江等乡,境内有三线建设“909基地”遗址,见证工业遗产转型。

7. 华头镇

因场镇位于华头山(今称“龙头山”)东麓得名,清代《夹江县志》载其“山势如华冠,头昂向江”。镇内金沙村出土商周青铜器,印证古蜀文明在此的延续。

8. 新场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火灾后重建,取“新兴场集”之意定名。2019年合并青州、梧凤等乡,成为夹江工业重镇,保留“新场”象征复兴的历史记忆。

9. 马村镇

北宋马姓聚居成村,后演变为镇。境内石堰村因宋代筑石堰灌溉得名,现存明代《石堰碑记》记载水利工程史,2019年被列为传统村落。

三、村庄名称来源

1. 茶坊村

宋代因茶商在此设坊得名,《夹江商业志》载其“前临官道,茶坊连缀”,现存清代茶商四合院遗址,木雕雀替刻有“陆羽煮茶”图案。

2. 石堰村

因南宋时期修建石砌灌溉堰得名,堰体用条石砌筑,长约500米,至今仍在使用。村名见载于明代《蜀中广记》“夹江堰坝,石堰为最”。

3. 红光村

原名“红砂村”,因土壤含赤铁矿呈红色得名,1966年更名“红光”。村东出土汉代冶铁遗址,证实“红砂”与古代冶金业的关联。

4. 甘霖村

取“甘霖普降”之意,因境内有宋代凿建的甘露井得名。井栏刻“元祐二年(1087年)凿,祈雨辄应”,为夹江现存最早的水利石刻。

四、其他特色地名

1. 千佛岩

唐代在青衣江畔凿刻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岩”,现存162龛造像,其中3.46米高的弥勒佛龛为盛唐风格代表。清康熙年间武官王定弢曾为佛像安装陶瓷佛头,虽存争议却成独特历史印记。

2. 东风堰

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初名“毗卢堰”,1967年更名“东风堰”。2014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其竹笼装石的筑堰技术传承自《天工开物》,至今灌溉农田7万余亩。

3. 社坛街

因明代建有祭祀土地神的社坛得名,后因铁匠铺聚集称“铁匠街”。2024年改造为文化街区,保留“社坛”之名彰显农耕文明的祭祀传统。

夹江地名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双重编码:从“两山夹江”的县名由来,到千佛岩的宗教石刻、东风堰的水利智慧,再到茶坊村的商贸记忆,构成蜀地文明的立体图谱。这些地名既见证了“蜀纸之乡”的产业迭代,也承载着茶马古道的交通记忆,如同活态史书,在“千年古县”的脉络中持续书写着夹江的文化基因。#四川##四川省##四川头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