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美国犹太人资本巨头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梦清州


文| ST

编辑 | 梦清州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这句话可以说是金融圈的真实写照了。

在美国有一家名叫贝莱德的金融管理公司,掌管着全球超10万亿金融资产,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巨头。

它的资产遍布全球,而且不仅在国外有众多资产,贝莱德在国内也是早早布局。

现在不少叫得上名字的企业,它都是大股东之一。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贝莱德是如何成为金融霸主的?它又是如何渗透国内市场的?

小公司也能逆袭

贝莱德的诞生要从创始人拉里·芬克的职业生涯说起。

他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第一波士顿银行做债券交易员,那时候他参与了一种叫抵押贷款证券的创新金融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堆房贷打包成债券卖给别人。

这个业务让他年纪轻轻就成了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风光无限。

但好景不长,1987年股市突然崩盘,加上利率剧烈波动,他负责的业务亏了1亿美元,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

这次失败让他意识到,光靠人脑算风险远远不够,得有一套更科学的系统。

被老东家冷落后,芬克很快拉了几个老同事一起创业。

他们一开始连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别的公司租个小角落办公。

而启动资金则是从黑石集团借的500万美元,代价是分出一半股份。

没想到这帮人几个月就把业务做起来了,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把管理规模做到了27亿美元。

不过创业团队和投资人之间很快就有了矛盾。

芬克想多招人,还要给新人分股份,但黑石那边不乐意自己的股权被稀释。

两边谈不拢,最后黑石在1994年把股份卖给了PNC银行,套现2.4亿美元走人。

虽然分家了,但芬克给新公司取名时还是留了个“黑”字,叫贝莱德(BlackRock),算是给老东家留点面子。

也是在独立之后,贝莱德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顺利坐上“头把交椅”

贝莱德真正开始腾飞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通过几次关键收购,让它从一家普通的资产管理公司变成了全球金融巨头。

2006年那会儿,他们收购了美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一下子从2000亿美元冲到了1万亿美元。

这笔买卖让他们从债券专家变成了全能型选手,股票、债券、现金管理啥都能做,客户群体也扩大了不少。

不过真正让他们坐上头把交椅的,还是2009年花135亿美元买下巴克莱银行的iShares业务。

这个iShares是全球最大的ETF平台,占了当时ETF市场近40%的份额,贝莱德一下子成了被动投资领域的霸主。

其实金融危机那会儿,很多公司都在收缩战线,贝莱德反而逆势扩张。

他们帮着美国政府处理贝尔斯登、AIG这些烂摊子,赚了不少名声。

再加上iShares的被动投资产品收费低、透明度高,正好迎合了金融危机后投资者求稳的心态,规模自然越滚越大。

贝莱德的成功不光是靠运气,他们的“阿拉丁”系统起了大作用。

这个系统说白了就是个超级计算机,能算各种投资风险,不光自己用,还卖给别的金融机构赚钱。

到后来,全球7%的金融资产都靠这个系统管理,影响力大得吓人。

除了系统厉害,贝莱德还特别会买买买。

他们不光在传统投资领域站稳脚跟,还一直往私募、基建这些高利润行业扩张。

贝莱德早早就把业务铺到了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

他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找当地金融机构合作,这样更容易打开局面。

现在他们管理的资产里,40%都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外的地区,真正算得上全球资管巨头。

不仅是其他国家投资很多,在我国贝莱德也是早早开始渗透布局。

早有布局

贝莱德在我国市场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甚至比许多国际同行都要积极。

2006年它就已经入股中银基金,算是外资机构里较早涉足我国资管行业的玩家。

不过那时候的政策限制还比较多,外资想在我国独立开展业务并不容易,贝莱德也只能通过合资方式试水,后来还因为监管问题暂停了私募业务。

尽管如此,它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反而一直在等待机会,直到2021年政策松动,它立刻成立我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动作比谁都迅速。

这种提前布局的野心,某种程度上也让它成为美国国内争议的焦点。

2024年,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指出,贝莱德向60多家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虽然贝莱德坚称自己的投资完全合法,但这份报告还是引发了不小的风波,甚至有人呼吁立法限制这类投资

即便面临政治压力,贝莱德在我国的业务仍在继续扩张。

2025年初,它还宣布对我国A股采取“战术性超配”,还计划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指数增强基金、短债基金等。

比如中兴通讯,贝莱德在2025年2月增持其股份至5.11%,而中兴此前曾被美国制裁。

此外它还持有阿里巴巴6.5%、腾讯3.6%的股份,几乎垄断了中国数字生态。

还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领域,以及美团、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甚至中国石油也有贝莱德的投资。

甚至3月份开始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售卖港口事件,这个买家也正是贝莱德集团。

而且这些投资并不是简单的投钱,贝莱德还是不少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是拥有话语权的,是可以决定公司未来走向的。

这可是一件不太妙的事情。

就拿李嘉诚售卖港口这件事来说,为什么这笔交易会遭到如此大的舆论争议,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买家。

贝莱德集团跟美国政府有着不少的联系,再加上售卖的港口关乎我国的航运,这才被国家叫停交易,开始了调查。

除了这笔港口交易,贝莱德在我国的投资其实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我国的发展。

毕竟投资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带给我国股市将会是不小的动荡。

面对这外资的介入,我国需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发展。

外资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国的发展,但也确实需要警惕,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不能被外资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更加健康的经济,在面对危机时,我国的经济也能有更强的韧性。

贝莱德比其他外资机构更早嗅到机会,但也因此被卷入了更复杂的国际博弈。

未来如果中美关系继续紧张,它的这种“两头下注”策略还能走多远,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钛媒体APP2025-03-23——详解资本巨头贝莱德的中国资产投资版图:美团第二大股东,重仓阿里、腾讯|钛媒体金融

贝莱德官网

金融界2021-11-09——贝莱德要“大幅超配”中国资产!近期调研增持了这些上市公司

财联社2025-03-05——李嘉诚旗下长和拟向贝莱德财团出售大部分港口 巴拿马港口亦列其中

百度百科——贝莱德集团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