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韩国明确拒绝美国提出的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 5%的要求后,日本也罕见地“打了美国的脸”,取消了与美国的关键“2+2”高层会晤。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的反华包围网正面临崩解的危机。如今,唯一仍积极响应美国号召、加大军费对抗中国的国家,只剩澳大利亚——一个正在被外界戏称为“反华傻瓜”的角色。

第一节:继韩国后,日本也选择退群
2025年5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几乎沦为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的“批斗会”。美国防长皮特·赫格塞思率先发难,指责中国“正在可信地准备使用武力改变印太权力平衡”。
赫格塞思这番话显然是为自己真正的意图做铺垫,他在会议上大声呼吁其盟友将国防开支提升至5%,这不仅是对欧洲盟友的要求,同时也针对亚太盟友,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
美国算盘打得很精,如今美国工业空心化,债台高筑、财政面临严重危机,以一国之力肯定奈何不了中国。因此美国希望其盟友能够多出一份力,把中国围死、堵死。

然而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他的倡议似乎并没有得到了普遍支持。首当其冲的是韩国。
韩国外交部6月20日明确表示,国防预算由韩国自主决定,综合考量安保形势和财政条件,韩国不考虑5%的军费目标。韩国外交部强调,韩国2025年国防预算已达61.24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14亿元),占GDP的2.32%,高于日本(2025财年预计1.8%)和世界平均水平。
说白了韩国认为自己军费够高了,对得起美国了。
日本的反应更为激烈,激烈到让美国人诧异。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0日报道,日本因不满美国要求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5%(此前为3%),取消了原定7月1日的美日“2+2”会晤。美国智库专家克里斯托弗·约翰斯通指出,日本一直将该会谈视为“展示美日同盟实力的宝贵机会”,取消会晤反映了“东京对美日关系现状的极度不安”。

实际上石破茂早就表示,日本加多少军费,由日本自己说了算。对于日本这个“有限主权”国家来说,这番话真是出奇的硬气。
日本共同社进一步透露,日本已设定2027财年国防开支达GDP 2%的目标,美国的3.5%要求可能成为新的摩擦源。
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亚洲安全专家扎克·库珀警告,特朗普政府对盟友国防开支的预期“不一致且不切实际”,可能适得其反,损害支持美国的盟友官员和专家的利益。日韩的接连拒绝,暴露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裂痕。
第二节:日韩的战略考量与中国的军事实力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显然不愿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马前卒”。中国海军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从仅拥有滑跃型航母的海军,成长为具备8万吨电磁弹射超级航母的海上力量。

最近中国双航母编队正在西太平洋进行正常演训,日本人几乎全程观摩了中国海军强大的力量。中国双航母编队近期在西太平洋的演训,展现了空前规模:包括8艘055型万吨驱逐舰,总吨位超30万吨,搭载4300多具垂直发射系统。很显然,光靠日本海上自卫队,根本不是中国海军的一合之敌。
中国海军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新锐战舰,还展现出高度的训练水平。西方人一直有一种执念,认为人民海军从未打过现代化战争,因此在经验上完全比不上美国。但是中国海军却以实际行动,打了所有人的脸。
据日本富士新闻网(FNN)6月20日报道,日本防卫省人士坦言,中国航母的训练水平“与美国已无太大差别”。
美日专家推测,两艘航母除了会组织双航母编队训练外,很可能还会开展对抗性训练,积累航母对抗航母的海战经验,并用这份经验在未来对付美国海军的航母。

更让日本感到胆寒的是。日本侦察机曾试图抵近侦察中国辽宁舰,却被歼-15T战斗机猛追,飞行员甚至展示了对空导弹,令日方“吓出一身冷汗”。
很显然一旦中国004型航母服役,第二岛链的安全也将不复存在,美军在该岛链的枢纽——关岛将成为前线。连第二岛链都难保,更何况位于第一岛链的日本?
从美国海军的现状看,他们根本自顾不暇。由于产能不足,美国海军已经难以补充新锐战舰,很多战船都已经服役了数十年,锈迹斑斑。例如尼米兹核动力航母,已经服役了半个世纪,至今仍在南海、波斯湾反复奔波。再过几年,美国海军真可能被中国海军超过了。
面对这种趋势,日本和韩国不可能不为未来做打算。

日本首相石破茂3月明确表示,国防预算由日本自主决定,拒绝外部干涉。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后也声明,韩国将不插手台海事务,并断然拒绝增加军费对抗中国。
日韩的战略转向有其深层逻辑:中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使直接对抗成本过高,而美国反华政策的激进性可能将盟友拖入不必要的冲突。
第三节:澳大利亚的孤注一掷
在日韩相继“退群”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成为西太平洋唯一响应美国号召、积极增支反华的国家。在香格里拉峰会上,马尔斯高调质疑中国军力扩张的意图,称其为“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常规军事架构”。

早在2025年3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宣布新增45.58亿元(约合6.28亿美元)军费,用于制造制导武器、建设潜艇基地和扩大护卫舰计划。未来四年,澳计划增加483.34亿元军费,创二战以来最大增幅。
澳大利亚还加速采购美国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HIMARS),首批两套已于2025年3月交付,计划采购42套,射程可达500公里。马尔斯强调,HIMARS将赋予澳军“远程导弹时代”的投射能力,增强在印太地区的机动性。
然而,澳大利亚的激进姿态令人费解。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其铁矿、煤矿需求巨大,中澳本可维持友好关系,但澳大利亚却宁愿得罪这个最大的客户,一定要和中国作对。或许澳大利亚有迫害妄想症,毕竟他们自己就是来自英国的侵略者,生怕中国把澳大利亚夺走吧。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25年初,中国055驱逐舰编队在澳大利亚外海演习,被澳媒夸张为“炮舰外交”。虽然中国并没有逼迫澳大利亚屈服的意图,但中国也充分证明了一点:“如果澳大利亚执意追随美国反华,中国有能力打击澳大利亚本土。”

中国已经如此给澳洲人上眼药,但澳大利亚人却依然执意追随美国反华,向着绝路的方向不断狂奔。同为昂撒人后代,澳大利亚似乎依然迷信美国的强大,也迷信美国的号召力,以为日本、韩国会和自己一起围绕美国身边。
但随着日韩的退群,将澳大利亚凸显为西太平洋唯一明牌的反华国家,也可能成为唯一甘为美国做“炮灰”的角色。澳大利亚此举究竟是为维护自身安全,还是为迎合美国而牺牲长远利益?
结语
美国对盟友的影响力正日薄西山。拜登政府曾通过扶植尹锡悦、岸田文雄等反华领导人,试图构建对华包围网,但如今这一战略已千疮百孔。面对中国军队的崛起,除澳大利亚外,无人愿做美国的“马前卒”。日本和韩国的战略转向,凸显了亚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重新审视。澳大利亚的孤注一掷,或许将使其在未来的地缘博弈中付出高昂代价。西太平洋的变局,正悄然重塑地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