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1年11月30日,中科院举办“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主题活动,现场出现了两位头发花白的神秘嘉宾。
人们乍一看,这双老人的模样瞧着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直到他们站在钱学森照片前,人们才惊呼:钱学森长得好像!
人们猜想的没错,这双老人就是钱学森的的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
这也是钱永真在国内鲜有的一次公开亮相。她不同于哥哥钱永刚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科学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永真成年后继承了母亲蒋英的衣钵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而且早在80年代就移民美国,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

众所周知,当年钱学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顶着重重压力坚持回国,成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为祖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为何他的女儿最后还是选择回到美国定居?
漂洋过海的童年记忆
钱永真1950年出生在美国,父亲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钱学森,母亲是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蒋英。
他们的房子不大,但经常有客来访,有时候是来找父亲探讨科学问题的学生,有时候是来找母亲交流音乐的各界名流,但这些在小小的钱永真眼中只能理解为简单的热闹。
直到有一天,移民局的警察荷枪实弹闯进他们家,从那之后家里总有不速之客,父母也总是忧心忡忡。

直到1955年钱永真和父母哥哥登上“克利夫兰”号,在船上她依偎在父母身边留下一张珍贵合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广阔无垠的大海成了钱永真童年记忆里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幕,数日漂泊之后他们在香港登陆,几天后辗转回到北京,在一个酒店简单落脚后,住进组织安排的居所。
在钱永真看来这个小院子比此前小了很多,也破旧了许多,但父母脸上的笑容却多了,再也没有人随随便便冲进他们家里翻东西了。
只是父亲比以前更忙了,每天早出晚归,刚即便是在家也是在伏案工作,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钱永真看不懂,每当她爬上父亲的书桌,母亲就会亲昵的把她叫到一边,唱着歌哄着她玩儿,让她不要打扰父亲的工作。
特殊年代给青春留下的遗憾
直到后来读书上学钱永真才渐渐意识到父亲的研究关乎国家发展,虽然因为保密工作要求钱永真不知道父亲到底研究的是什么,但还是从心底里感到骄傲。
只是一份骄傲没有持续太久就变成了迷茫,她的青春伴随着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因此她从一个高中生变成了“工农兵”学生,课堂变成了农村的稻田,没有课本只有锄头和铁锹。

但是因为父亲的关系钱永真得到了组织的照顾,她没有上山下乡,没有支边,后来进入工农兵学校学习医护,在下属的医院做过几年医护工作。
那时候她以为自己的后半生可能就要这样度过了,但没想到时代的变革速度非常快,1978年恢复高考的同时也恢复了国际教育往来交流,钱永真离开医院选择去美国继续读书。

继承母亲衣钵从事音乐教育
钱永真从母亲那里遗传了优秀的音乐天赋,虽然在国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母亲从小在她耳边唱过的每一个音符为她奠定了基础。
父亲在科学研究中的执着和坚定塑造了钱永真顽强的性格,让她初到美国时快速攻克了语言关,融入教学环境,如同海绵一样快速汲取知识。
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的音乐教育相较国内更为开放,于是钱永真选择留在美国就业。

不久之后钱永真遇到了丈夫沈德奋,俩人在美国注册结婚,之后生下一个儿子。
1988年在美国有了稳定家庭和事业的钱永真决定移民美国,但这并不意味这她忘记了父亲的教诲和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钱永真在美国期间一直致力于中美教育交流合作,举办钱学森纪念展,推动设立钱学森青年奖学金。

不同于哥哥钱永刚在计算机领域从事研究,要经常在国内接受采访,钱永真很少在公众媒体露面,她一直保持低调的生活作风,专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虽然移民美国但并不影响她的爱国情怀,只是用另一种方式继承父亲的遗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钱永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