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最新出炉!世界百大高校排名,中国入围11所,清华北大不是第一!
吟古今的张清风

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就在6月上旬,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带着新规则闪亮登场!

麻省理工稳坐冠军宝座,帝国理工上演“千年老二”逆袭,牛津哈佛剑桥斯坦福紧随其后——宛如学术界的“复仇者联盟”集结。

而中国战队创纪录地派出11所高校进驻百强俱乐部,从南到北,甚至港区和台湾省也有高校入围。

看到清华北大排名差距的瞬间,不少清北校友也是瞬间松了口气——朋友圈的定位文案可以发了。

然而下一秒手机震动,高中死党发来消息:“我签哈工大了,以后造火箭去!”

盯着QS百强榜单上遍寻不见的“国防七子”,他们这才发现手中这份“国际权威认证”的缺失之处。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极目新闻】【钱江晚报】【燕山大学官网】【九派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排名游戏:中国高校的进击与QS的新规则

当QS今年再次调整评分指标,全球1500所大学被放在显微镜下比较。1700万篇论文、1.76亿次引用、23万学者意见被塞进算法模型,最终烹制出这桌年度“学术盛宴”。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新增三项指标: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和可持续性。同时调低了学术声誉和师生比的权重。

学术声望从40%降到30%,师生比从20%砍到10%,雇主声誉则从10%涨到15%。这些变化直接牵动了高校排名的敏感神经。

在这场规则变动的浪潮中,中国高校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北京大学攀升至第14名,较去年上升3位;清华大学重回全球前20。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稳居前50,构成中国内地高校的第一梯队。香港高校同样表现亮眼,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全部跻身全球TOP50。台湾大学位列第68名,使中国在全球百强高校中占据11个席位。

复杂的排名游戏背后,何尝不是是资源的重分配。当澳洲高校集体逆袭,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暴跌5位至第50名,中国高校的稳步上升显得尤为珍贵。

教育国际化竞争已演变成规则适应力的较量,我们的大学显然正在摸清QS的“游戏攻略”。

消失的七武士:国防院校的另类辉煌

翻遍整整100个名字,你会惊讶地发现: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国防七子”集体缺席。这些工信部直属的王牌军校,在QS榜单上如同穿了隐形斗篷。

但另一组数据揭示着截然不同的现实:北航2024年四川理科分数线飙至673分,仅次于哈工大本部;哈工大深圳校区更以674分刷新校区纪录。

这些“榜外高手”用录取分数线宣告:真正的战场在考场,不在榜单。今年五月曝光的保研率榜单上,国防七子更是惊艳全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47.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几乎每两名学生中就有一人获得深造通行证;北京理工大学紧随其后,达到45%。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硬核贡献:哈工大的焊接技术支撑着天宫空间站;西工大的无人机团队默默突破着国外技术封锁;北理工研发的低空测高雷达守护着万里边疆。

当QS榜单关注论文引用量时,国防七子的学生在实验室调试着火箭燃料配比;当国际排名计算师生比时,他们的教授正在戈壁滩验收新型装甲车。

西北工业大学2024届毕业生中41.2%进入国防单位,这比例足以让任何985高校眼红。

排名本质:教育评价的AB面人生

六月公布的专项计划数据揭开更魔幻的图景:2025年高校专项初审通过人次高达69万!其中北大仅收6061人,复旦4454人,录取率堪比中彩票。

而中国政法大学凭借限报1所的特殊政策,创造出86.36%的入围录取神话,成为专项计划中的“黑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47.32%的录取率位列第三,用数据证明:国防院校不玩虚的。

与此同时,国防七子的毕业生正在经历价值重估。哈工大深圳校区25%毕业生投身华为、大疆,将“军工基因”注入民用科技。

北航与欧洲宇航局共建的中欧空间创新中心,让学子们拿着中国学生证参与跨国项目。选择的天平开始摇摆:是追逐QS百强的国际光环?还是投身国防七子的“国之重器”计划?

今年四月,当高校专项申报时间突然提前5天,近70万农村考生用鼠标投票——苏州大学以39076份申请成为人气王,而上海外国语大学仅收到70份。

揭开QS排名的技术面纱,我们看到的是场精密的商业运算。学术声望、雇主声誉、新增的可持续性……洋洋洒洒加加减减。这些数字背后,是将教育质量量化为可交易数据的尝试。

而国防七子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它们的价值不在论文引用次数,而在歼20战机的呼啸声中;不在国际教师比例,而在航天发射场的火焰光里。

今年三月曝光的“国防七子经费榜”昭示着国家选择:哈工大年均科研经费破百亿,北航的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突破“卡脖子”技术,南航的新型武装直升机填补高原作战空白。

结语

教育如同江湖,榜单内外的武者各自修行。QS阵营修炼国际心法,以论文为剑、声誉为甲;国防派则深耕硬核武学,用国之重器铸就金身。

当斯坦福学霸在硅谷敲代码时,哈工程团队正在调试深海探测器——世界的进步,永远需要两种引擎驱动。

当全球教育界紧盯QS榜单的更迭起伏,这些榜外的身影正以另一种姿态推动人类认知边界的齿轮。

【极目新闻】【钱江晚报】【燕山大学官网】【九派新闻】【百度百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