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房价跌幅面,不断扩大!
地产资管网

01

销量跌幅,继续扩大

规模越大,惯性越大。

房地产在一季度躁动之后,4月份势头戛然而止,5月份跌幅扩大。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5月份房地产数据。

房地产投资方面: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4亿元,同比下降10.7%。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是继4月份房地产投资再次进入两位数下跌,继续维持两位数下跌。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反映的是一级市场的拿地与开工情况,这一数值自2022年4月份转负以来,就一直没有回过正。

从财政部反映的拿地情况来看,也在佐证着土地市场的冷行情。

全国卖地收入2021年见顶,之后快速跳水,去年卖地收入跌至48699亿元。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340亿元,同比下降11.4%。以此预估,今年全年卖地收入,可能会跌破4万亿。

商品房销量方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53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4091亿元,下降3.8%;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

来源:国家统计局

销售面积下降2.9%,比前四个月销售面积跌幅2.8%,扩大了0.1个百分点。销售额跌幅3.8%,比前四个月的跌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

一言以蔽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跌幅均在扩大。

从大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房地产投资均在下降,其中东北跌幅最大,前五个月房地产投资下降了22.5%。

商品房销售额,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也仍是全线下跌。

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中部出现了0.3%的微增,其余三个地区仍在下降。

来源:国家统计局

02

房价跌幅面,继续扩大

房价跌幅面,也在进一步扩大。

2025年4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22个,较上月减少2城;下跌城市有45个,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价格方面,有5城房价环比上涨,较上月减少5城;下跌城市64个,较上月增加8城。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

2025年5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13个,较4月份减少了9个;下跌城市53个,比上月增加了8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3个,较上月减少了2个;下跌城市67个,较上月增加了3个。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一言以蔽之,房价跌幅面,继续扩大了。

其中扬州、南昌新房环比跌幅第一,杭州新房环比涨幅第一。无锡二手房环比涨幅第一,武汉、宁波环比跌幅最大。

四大一线城市,除了上海新房环比上涨外,北京、广州、深圳新房与二手房都陷入了双跌境地。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关键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原本一季度有所起势的势头,在4月份戛然而止?

直接导火索,当然是关税大战。

关税大战,不仅影响预期和信心,更影响经济复苏势头,而这两者都是楼市复苏的底层逻辑。

以杭州为例来说。

3月份的杭州楼市,可谓热火朝天,在年初的deepseek和宇树科技热度加持下,杭州复苏势头盖过了一线城市,俨然成长为了楼市新风标。

当月,杭州十区共成交二手房12413套,仅次于2017年4月的12666套,创下近8年来新高。

地价更是在一周内,两次捅破天花板,冲破了8万元,两个地王让其最高楼面价先后超越广州、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公开报道

按照这种行情和热度预演,4月份的杭州市场,本该热火朝天才是。

关税大战,让一切变了模样。

4月份,杭州二手房成交量直接跌破万套,为9421套,5月份进一步缩水至7416套。

再看深圳。

去年四季度一线城市全面救市之后,同时叠加当时管理层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表态,楼市似乎有了重燃之势。

深圳行情一触即发,去年10月份深圳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网签量较前一个月均翻倍,之后的11月份、12月份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12月份深圳新房网签量冲破了1万套,二手房也冲破了8000套的繁荣线。

这个势头在春节之后的3月份仍有延续,3月份二手房网签量6078套,仍在5000套荣枯线之上。

来源:每日楼市早读

但最终止步于4月份。并在5月份再次跌破5000套荣枯线。相比于去年四季度,很明显,热度已经完全不再了。

其房价,按照贝壳找房追踪的情况来看,已经在5月份跌破了5万元,进入了“4”字打头时代。

来源:贝壳找房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行情,也如出一辙。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官方、媒体公开披露与报道

这是热点城市在4月份再次转跌的直接诱因。当然,关税大战只是诱因,根本逻辑则是:房价已经远超各城市自身的购买力。

经历了上一轮猛涨,即便产业强悍如、供需短缺如深圳,其本身的收入、经济、产业也支撑不了其泡沫巨大的房价。

虽然从2021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了全面盘整周期,很多城市的房价跌幅还不小。

但伴随发生的还有民众的收入与就业不如预期,让相当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房。

所以,本号说过,这一轮全国房价普跌的根本逻辑在于,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远超城市本身的购买力和支撑力,也就是我常说的“德不配位”。

所以,即便是深圳、苏州、宁波、无锡、东莞、佛山这样的制造业、产业强市,房价也难止跌。

03

房价还要跌多久

恰如上面所说,全国房价经历了三年多的调整,很多城市跌幅其实不小。

温州的房价相较于高点已经腰斩,郑州、青岛、石家庄、东莞也接近腰斩。

但在房价调整的同时,大家的收入也随之调整。

过去几年的大环境下,民众的收入缩水,让有实力投资的人也丢失了信心,才进入了不断调整的周期当中。

我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需求断档”。简单理解,就是高房价形成了一个天堑,让相当部分人空有需求没有实力。

总结下来就是:

第一,宏观经济周期、宏观大环境以及关税大战、全球局部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有钱人没有信心和预期买房投资。而且,之前炒房投资收获的人,正在寻求离场,落袋为安。

第二,当下的收入和失业,让相当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房。

第三,中间一小撮有首付能力的人群,在调整的环境中,选择持续观望,既怕追高,又怕踏空。

一句话概括就是,富人不买,中产不敢买,普通人买不起。

房价还要调整多久,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国际评级机构高盛、惠誉等,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对中国房地产的预估。

高盛最新的预测是:

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新住房需求将比2017年的峰值大减75%,因为人口减少和价格下跌的预期心理持续冲击投资兴趣。高盛报告指出,人口减少和城镇化速度放缓,表明人口的住房需求正在下降。随着业主出售空置公寓,中国的投资需求可能会转为负值。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对新住房的年度需求可能仍将略低于500万套,远低于2017年2000万套的峰值。

本号的观点维持不变:

我之前说过,经济的兴盛之下的房地产兴盛,才有意义。反过来,房地产兴盛带动经济兴盛,则是虚假繁荣。

换句话说,只有经济、产业、就业、出口复苏了,楼市才会复苏。

而这个问题,在如今的全球大环境下,想要回答,很难。

来源:城市财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