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中国秘密派遣飞机进入伊朗?

伊朗与以色列的空袭对抗,从军事目标蔓延至民用设施,多国紧急关闭领空、启动撤侨程序之际,英国《每日电讯报》却突然爆料:连续三天,三架中国货机从不同城市起飞,在逼近伊朗边境时“神秘消失”。

报道暗示这些航班目的可疑,刻意强调时间节点“恰好”发生在,伊朗对以发动首轮大规模导弹打击的第二天。

当货机雷达信号在接近伊朗边界时消失,西方媒体迅速将猜测引向一个方向——中国可能正在向伊朗运输军火。难道中方真的开始下场了?这些飞机真如英媒所言吗?
来自西方的猜测
六月的欧亚航线上,几架中国波音747货机正执行飞行任务,从中国西部起飞,最终目的地是位于欧洲的卢森堡。

然而,这些飞机在进入哈萨克斯坦与伊朗接壤空域时,因切换通讯频率导致民用雷达信号短暂消失,英国《每日电讯报》似乎嗅到了“猛料”的味道。

该报在6月中旬连续发文,声称6月14日至16日三天,每天一架中国货机飞往该区域。报道字里行间暗示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些飞机到底给伊朗送了啥?”

当英媒热衷炒作“军火疑云”时,伊朗境内真实的战争创伤却被选择性忽略。6月13日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空袭,不仅造成人员伤亡,更重创伊朗核设施及民生基础设施。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严正声明:“中方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没有选边站队的偏袒,只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坚守。

战火中的伊朗最急需的不是武器,而是维系社会运转的生命线:医院急需制氧机和血库设备,城市需要修复电网的发电机组,工厂等待恢复生产的工业零部件。

民用航空追踪数据显示,同期飞往德黑兰的航班中,阿联酋和土耳其的货机同样满载医疗物资。这些真正救人命的物资运输,却从未登上西方头条。

相比之下,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援倒是实实在在且毫不遮掩。美国务院批准对以色列军售总额达数十亿美元,包括精确制导炸弹、防空系统部件等直接用于打击伊朗的装备。

当美国向以色列运送价值上亿美元军火时,西方媒体却把镜头对准三架中国民航货机——这种带滤镜的“侦查”,暴露的究竟是新闻专业精神,还是精心设计的污名化?
被“双标”的民航线与媒体滤镜
《每日电讯报》报道的核心漏洞在于其“有罪推定”的逻辑闭环:先预设“中国必军援伊朗”的立场,再用技术现象牵强佐证,这种套路在近年涉华报道中屡见不鲜。

当货机因切换通讯频率信号中断,被渲染为“隐藏不可告人的目的地”时,却故意忽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明确标注该空域存在民用航路通讯限制区。

外媒制作的封面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若真要秘密运输军火,谁会选择注册代码全球可见的民航货机?俄罗斯空军的军用运输机、美军C-17从不在公开雷达暴露踪迹。

运-20
中国南方航空CZ5089航班(北京-德黑兰)甚至在网上可查完整时刻表,这种“光明正大”的航班安排,与阴谋论描绘的“幽灵飞行”形成荒诞反差。

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原则始终清晰,正如傅聪大使在安理会强调:“地区局势再度骤然升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这种超越零和博弈的立场,在中国对海合会六国实现免签全覆盖的政策中得到印证。

当某些国家忙于递刀拱火时,中国正用免签政策,编织更紧密的经贸人文网络——可惜这些务实举措,永远不如“军火疑云”有点击量。

几架普通货机被强行赋予的政治意义终将随风消散,而中伊铁路的钢铁轨道、德黑兰机场的扩建工地、海湾国家的新免签政策——这些扎根于发展与合作的力量,才是打破中东宿命循环的真正密码。

毕竟,当沙漠中的输油管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连,当波斯湾的液化气船沿着“一带一路”驶向东方,谁还会相信几架货机能改变战争天平?
信息来源于:每日电报 2025年6月17日 关于“China sends mystery transport planes into Iran”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深度新闻 2025年6月18日 关于“China Sends Airbus A330 and Military Cargo Planes to Iran After Israeli Strikes, Some Flights Turn Off Transponders”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