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面监管的司法管辖区,吸引了蚂蚁、京东等内地科技巨头争相布局。这场围绕稳定币牌照的争夺战,不仅关乎企业在新金融领域的战略卡位,更将重塑亚洲数字金融生态格局。

一、立法背景与监管框架:全球首个全面监管体系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5月21日立法会三读通过,5月30日正式刊宪,构建了以"持牌经营+六大监管支柱"为核心的全链条监管框架。条例核心内容包括:
牌照准入:发行人需满足2500万港元最低实缴资本、本地实体运营及管理层"适当人选"审查
储备管理:100%优质流动资产支撑,严格隔离托管并每日披露
赎回保障:持有人可随时按面值赎回,禁止设置不合理门槛
跨境管辖:境外发行的港元锚定稳定币也需申请香港牌照
这一立法使香港在数字金融规则制定上领先美国《GENIUS法案》,抢占全球监管制高点。
二、科技巨头战略布局:牌照争夺与生态构建
1. 蚂蚁集团:双线出击构建全球化支付网络
牌照申请:蚂蚁国际与蚂蚁数科双主体准备提交申请,已完成多轮监管沟通
技术融合:将AI外汇模型Falcon(毫秒级汇率预测)与区块链平台Whale(年处理3000亿美元)结合
场景落地:已完成首单亿元级新能源资产跨境RWA(实物资产通证化)交易
全球战略:同步推进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三地牌照申请
2. 京东科技:沙盒测试先行者
先发优势:2024年7月即进入金管局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支付生态:与小米天星银行合作开发跨境支付方案,打通零售场景
技术路线:基于公共区块链发行1:1港元挂钩稳定币
合规准备:已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
3. 其他重要参与者
渣打银行:与安拟集团、香港电讯组建合资公司申请牌照,计划发行"HKDx"稳定币
连连数字:依托香港VATP牌照及全球65张支付牌照构建协同生态
圆币科技:首批沙盒参与者,计划发行锚定港币的HKDR稳定币
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三大核心战场
1. 跨境支付效率革命
传统SWIFT系统结算需数天,成本约1%;稳定币可实现秒级到账,成本低于0.1%
蚂蚁Whale平台、京东跨境方案重点争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2. 实物资产通证化(RWA)
全球RWA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0万亿美元
蚂蚁已开展新能源资产代币化,渣打探索债券代币化
3. 离岸人民币国际化
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已提议将离岸人民币(CNH)纳入稳定币锚定币种
四方精创mBridge项目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实时兑换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1. 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达2463.82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近50倍
香港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2. 技术融合加速
AI+区块链成为标配,如蚂蚁Falcon模型优化汇率风险管理
隐私计算技术解决数据透明与合规矛盾
3. 监管协同挑战
需平衡香港、内地及跨境监管要求
反洗钱(AML)与了解你的交易(KYT)合规成本高企
随着8月1日条例正式生效,首批合规稳定币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面世。这场由内地科技巨头主导的香港稳定币竞赛,不仅将重构跨境资金流动格局,更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企业间的竞争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或牌照争夺,转向支付场景、资产上链、监管科技等全生态能力的综合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