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前言
很多人可能都发现了,最近几年的夏天是越来越热了,酷暑的折磨越来越恐怖。
如今才刚刚步入6月,全国多个地区已经突破了40摄氏度,那到7、8月的时候不得更加恐怖啊。
而在近期,人民日报突然发布高温预警,表示地表超60摄氏度的高温即将到来。
这样的温度已经足以致命了,那我们这些老百姓要如何避暑呢?这几年的气温又为何越来越热了呢?

天气高温
持续“发烧”
2025年夏季,一场史无前例的高温热浪正在席卷全国。
6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高温预警,指出全国多地地表温度已突破60℃,部分地区未来6天将持续40℃以上高温。
气象专家警告,这并非普通的高温天气,而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极端气候事件。
新疆吐鲁番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已达42℃,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地表温度一度飙升至60℃以上。

新疆吐鲁番高温
北京遭遇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连续两天超过40℃的极端高温,石家庄、郑州、济南等城市白天气温同样突破40℃。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至2029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攀升,未来五年有80%的几率出现“最热年份”,打破2024年刚创下的高温纪录。
事实上,2024年已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6℃。
而今年刚入夏就展现出更猛烈的热浪趋势,直接碾压去年的高温纪录。

高温酷暑
高温不仅影响国内,全球多地同样陷入“炙烤模式”。
印度2024年夏季气温飙升至45℃以上,造成超4万人中暑、数百人因热丧命。
美国加州居民被迫泡在河中降温,但河水温度已接近洗澡水。
种种迹象表明,极端高温正从区域性现象演变为全球性气候危机。

高温天气
高温从何而来?
高温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自然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叠加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巨型保温膜”,导致地球持续升温。

高温出行
以前人们还能靠夜间通风降温,如今开窗涌入的只有热浪。
而今年高温最大的原因就是厄尔尼诺,这是一种因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


新闻内容
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虽已于2024年5月结束,但其带来的全球气候异常仍在持续。
今年的气象专家们已经汇聚一堂,开始对“厄尔尼诺”进行预测,发现今年厄尔尼诺可能会使我国周边海域的气温偏高,对大陆的影响可能较少。
而气象专家尹炤寅介绍,北京的高温是由于大陆暖高压控制引起的。
大陆暖高压不同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虽然会带来高温,但不会大量输送水汽,所以只是干热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的高温热浪正呈现发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强度增加的趋势。
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的首次发生日期,正以每十年2.5天的速率提前。

高温作业
2023年首次高温过程出现在5月28日,比常年偏早16天,而今年的高温来得更早,预计的温度也将比往年更高。
那面对现在出现的高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给地球“降温”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温危机,科学家提出多种“地球工程”方案,试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这些方案主要分为太阳辐射管理、二氧化碳去除、生态修复和低碳技术四大类。

太阳高温
最具科幻色彩的就是对太阳辐射管理,科学家预测向平流层喷洒含硫气溶胶,模拟火山喷发效应,可反射部分阳光。
其灵感可能是来自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当时喷发之后,全球气温短暂下降0.4℃。
另一种设想是向海洋低空喷洒盐颗粒,增加云层反射率,理论上反射1%的太阳光就能让地球降温至工业化前水平。

二氧化碳去除技术更为务实,包括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封存于地层或深海,以及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增强自然碳汇能力。
研究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0%,可抵消约20%的碳排放,一棵树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吸收1吨二氧化碳。

公园森林
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贡献自己力量,专家建议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空调温度调高1-2℃,出门自带水杯减少瓶装水消耗。
生活中的小改变,如用LED灯替代白炽灯、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电器待机等,都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生活
其实说白了还是倡导大家低碳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物质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的生成。
但如今严厉的酷暑即将到来,我们又该怎么避暑呢?
很多人可能要说,就算外面的天气再热,我在家开着空调不也舒服的很。

三伏天忌
这种想法虽然没错,但空调的使用就是在排放二氧化碳。
而且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寒气入体,影响排毒,空调病就是这么来的。
正确且低碳的方式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多吃一些酸性且甘凉的失食物。

饮食指南
尤其是现在西瓜、黄瓜正是应季的食物,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避暑,十分推荐。
很多人也都会趁着夏天进行减肥运动,虽然效果确实比冬天好,但也要及时补水。

夏季养生
今年的高考考生还正好赶上了高温抬头的时期,所以更要做好避暑工作,不要焦躁,不要因为天气影响到自己的成绩。
结语
气象卫星图像显示,高压系统仍像锅盖一样笼罩在华北平原上空,短期内高温难以缓解。

高温天气
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很可能继续攀升,极端高温将从偶发事件变为常态。
地球的体温仍在上升,人类的行动才刚刚开始,面对高温危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2025-06-04 多地地表温度超60℃,高温范围还将扩大
纵览新闻 2025-06-05 「新闻早茶」河北中南部等多地地表温度超60℃,高温范围还将扩大,还有这些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