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李在明的胜出给我一个极大的启迪:哪怕处于时代浪潮中,也不代表能躺赢;逆着时代大潮,也未必只能坐以待毙。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就目前韩国的性别议题而言,总体战的烈度又意味着稳赢的态势。哪怕尹锡悦弄出政变等一系列魔幻操作,韩国整体右转的趋势依然非常明显,最终开票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金文洙作为尹锡悦的继承者,在顶着政变大战这一天崩开局的基础上,仍拿到40%的票数,直观证明了当下韩国的极化程度。
上届选举中,大家惊叹的是:哪怕投靠资本,哪怕推行九九六、零零七工作制,只要反女权,大众就会投票支持。本届选举可以说变本加厉:哪怕你弄出政变未遂的惊天操作,甚至本人下台,只要换个人延续你的政策,大家还是会投票支持。
顺便说,为何他弹劾下台,仍能拿到40%的票?这种铁一样的基本盘,等于直接宣告:无需费劲科普说教。
如今是非对错已无心分辨,直接看投票结果——其实关键在于李俊锡的崛起。许多人对这位新兴候选人不太了解,一句话总结:他是比尹锡悦更极端的反女拳派(尹锡悦如今已算保守派,更极端的新生派已出现)。
在四十岁以上年龄段选民中,他基本拿不到票,属于"其他"类;但在二十岁、三十岁这两个年龄段,他大杀特杀,尤其是男性选民中,他不仅超过中左翼,还压过传统右翼,拿到最高的37%票数。
具体来看:李在明中左翼24%,传统右翼37%,他作为新兴右翼单拿37%,一人就压过了传统右翼与中左翼。

按理说这代表右翼力量大杀特杀,但关键在于:他的崛起导致右翼力量出现分票。二十岁年龄段的年轻女性60%支持李在明,而年轻男性中则投出两个37%(传统右翼与新兴右翼各占37%)。

过去我们常说"左翼无限可分",但从最近的战报来看,右翼也出现了无限可分的情况。某种意义上,这是极右翼在近年快速崛起过程中必须交的学费。
左翼的LGBT捆绑"百左大篷车"思路虽常被嘲笑,但其政治构建的有效性不可否认——它成功将环保、动保、女性主义、跨性别等立场各异的群体绑定,实现了政治大联合。
而新兴的极右翼呢?反女权的声音确实被很多人视为保守主义、传统主义的回归,但反女权与传统保守仍有区别:传统保守派反对女权、反对彩礼,但认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和传统婚姻;新男性则可能直接选择不结婚,认为"一个人过得很好,婚姻家庭麻烦太多"。
因此,右翼可能需要重新构建叙事——既能兼容传统价值观,又契合新生代的原子化生存;哪怕无法兼容,也要维持互不干涉的共存。但若仅止于此,右翼可能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更关键的是这次的对手李在明——他毫无疑问是个懂行的政治家,作为中左翼竟懂得妥协。

过去他被视为女性友好型候选人,此次选举中,当记者问他有何针对女性的政策时,他竟回答"大家都是韩国的子民";外交方面,他表示要"对中友好、对美友好、对俄友好、对日友好,甚至对朝友好",堪称八面玲珑的左翼候选人。
理想主义并不可怕,但若左翼在理想主义之余懂得现实与妥协,那便是绝对的总冠军选手。李在明靠着这种中立项的发言,在二十岁年轻男性选民中拿到24%的票——要知道,以韩国性别总体战的水准,让年轻男性投票给一个不反女权的候选人本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做到了。
所以这次选举后,韩国右翼输得并不冤:论立场,未整合本方阵营;论手段,未妥协争取中间选民。坐拥时代大潮却输得一败涂地,实在没有借口可找,真真正正的技不如人。
文本来源 @卢诗翰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