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对腱鞘炎的病理认知,主要基于 “筋伤” 的概念,认为其发病与风寒湿邪侵袭、劳损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对腱鞘炎的病理认知
一、“筋伤” 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筋” 泛指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具有连接骨骼、维持关节稳定的功能。腱鞘炎属于 “筋伤” 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与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当筋脉受到外力损伤或长期劳损时,局部气血瘀滞,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二、风寒湿邪的致病机制
风寒湿邪是中医外感六淫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易侵袭筋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局部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特别是寒邪,其性凝滞,易使筋脉拘急,加重腱鞘炎的病情。
三、劳损的致病机制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过度使用某一关节,会导致筋脉劳损,气血耗伤,局部组织得不到充分滋养,从而引发腱鞘炎。劳损不仅直接损伤筋脉,还会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学会这四招,有望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一、调整工作与生活习惯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手部姿势。长时间使用电脑时,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应适中,使手腕和手指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避免过度弯曲或伸展。同时,定时进行手部放松活动,工作间隙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些简单的手指伸展运动,缓解手指的疲劳。例如,握拳后缓慢松开,重复多次;或者将手指向手背方向伸展,然后再向手心方向弯曲,每个动作保持3-5秒。

二、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手指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病手指上,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时间为 15 -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也可以采用中药热敷的方式,将前面提到的用于熏洗的中药方剂煮好后,用毛巾蘸取药液,拧至半干,敷在手指上,同样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三、手指屈伸抗阻训练
准备一个握力器或小橡胶圈。将橡胶圈套在手指上,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感受橡胶圈的阻力,通过对抗阻力来增强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开始时可以选择较轻松的阻力,每组进行 10 - 12 次,每天 3 - 4 组。随着手指力量的恢复,逐渐增加阻力强度。
四、药物治疗
当手指腱鞘炎疼痛较为严重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的混合制剂,但一般不建议频繁使用。

外用中成药,活血化瘀直达病灶
从中医理论来看,手指腱鞘炎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如果在不能频繁使用西药的情况下,可以外用中成药,活血化瘀直达病灶。而五松肿痛酊的功效与改善这种状况有一定的契合度。
五松肿痛酊中的多种活血化瘀成分,能够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当药物涂抹在手指患病部位后,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组织,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使局部的代谢废物和炎症介质能够更快地被带走,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其中,含有的松节油和薄荷脑等成分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手指腱鞘处的营养供应,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能通过透皮吸收将药效直达腱鞘病灶。促进微循环重建,辅以两面针、徐长卿等药材,增强活血行气、祛风除湿之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协同形成“活血-抗凝-促修复” 三联机制。

总之,可以从以上日常护理、物理治疗、康复锻炼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综合处理,以促进恢复,减轻不适症状。
手指腱鞘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度使用手指导致的。同时,让患病手指得到充分休息至关重要。尽量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比如频繁的打字、长时间握持工具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指夹板对手指进行固定,限制手指的活动范围,为受损的腱鞘和肌腱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的修复环境。一般建议在疼痛较为严重的阶段,持续使用夹板固定手指2-3周,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减少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