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虽然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这场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却不小,甚至还部分影响到了中美关税战。
在印巴冲突发生后不久,中美随即在瑞士日内瓦达成协议,暂停关税措施,互相削减91%的关税。之所以中美迅速达成协议,底层原因是美国政府已经受到新关税政策的反噬,导致特朗普不得不妥协。但直接原因之一,却是这场印巴冲突。
这场冲突爆发的时间刚好卡在美国和印度搞贸易谈判期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主动挑衅巴基斯坦,其实就是给美国的投名状,美国也乐见印度暴揍巴基斯坦,给中国来一个杀鸡儆猴。

中美两国
但没想到印度在冲突中表现的一塌糊涂,反而是“全华装备”的巴基斯坦赢得冲突胜利,给中系装备体系打了一个超级广告。与之对应的是,还没开始美国就已经输掉了这场代理人战争。所以在中美层面,表现出来就是美国主动示弱,大退一步达成和中国的贸易协定,以缓和局势。
印度的动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前面贝森特还说印度可能成为第一个和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但在印巴冲突结束后,印度开始高喊要反制美国的关税措施,并且十分强硬。

印巴冲突
态度上的强烈转变,只有2个原因,一个是在印巴冲突中,中国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背后,而美国却没有给印度站队,甚至在印度被击落6架战斗机后马上抛弃印度;二是中美在日内瓦的会谈中,谈出了一个让印度做梦都想要的结果。本着中国行我也行的原则,印度开始尝试对美国施加压力,以希望获得更好的贸易待遇。
而在现在,“中国行我也必须要行”的风气,已经蔓延到了欧洲。
5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已经和美国达成关税共识,中美贸易协定已经签署,欧洲似乎也寻求和美国达成类似的协议,但谈判预期或者说欧盟提出的要求,远高于中美所达成的共识。

美欧关系
有欧盟官员站出来表示,美国给中国和英国开出的条件,不会让欧洲满意。也正是因为中国展现出的强硬态度,让欧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不急于寻求和美国迅速达成贸易协定,欧盟要从美国手中拿到一个更高价值的筹码,比如比中英更低的税率。
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美国贸易关系负责人约根森不满英国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他称美英达成的协议,其实是英国在牛肉和汽车产业上,对美国进行了重大政治让步,才让美国对英国的关税税率维持在10%。她暗示欧盟未来将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来和美国展开谈判,以最大程度保证欧盟的利益。法国贸易部长圣马丁也对此持强硬态度,他说英国10%的税率并不是好事,而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欧盟
从以上欧盟政治人物的表态来看,欧盟内部已经就美国贸易问题达成了共识。而这个共识不仅是要和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定,而是要从贸易协定中最大程度的获得更好待遇。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中美达成关税共识所带来的“破窗效应”,毕竟欧盟体量够大,而且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两点就已经可以让美国喝一壶了。既然作为美国对手的中国,能让美国放弃自身政策,那么欧盟同样觉得自己有这个体量和能力。
基于这一背景,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经济体会站出来和美国硬刚关税问题,施压特朗普政府做出更大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