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古代的帝王陵,还有哪些没有被盗掘?有一处位于市区,保存最完好
文史道

在古代,帝王陵墓作为权力与永恒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即便每座陵墓在修建时都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历史变革,许多帝王陵墓都被捣毁或者损坏。

现如今,仅有极少部分陵墓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珍贵馈赠。

接下来,文史君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资料,来为大家解读那些还未被盗掘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巅峰之作,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秦代帝陵。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模拟江河湖海,现代探测发现,地宫周围的汞含量异常,这一发现印证了古代文献的记载。

此外,秦始皇陵的防盗机制堪称“天罗地网”,包括机弩暗器、水银毒气,甚至墓道入口至今未被发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从即位之初便开始营建陵墓,历时39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陵墓的选址在骊山北麓,背靠山峦,面朝渭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陵墓的主体结构采用“凿山为陵”的方式,地宫深埋地下,四周用石块砌成坚固的墙壁,顶部覆盖巨石,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那种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还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秦始皇陵的防盗措施十分严密,有多重复杂的机关和陷阱。

据《三辅黄图》记载,地宫内设有“机弩矢”,一旦有人触动机关,暗箭会自动射出,盗墓者难以逃脱。

此外,地宫中还填充了大量的水银,水银的毒性极强,不仅能毒杀盗墓者,还能在地下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空气进入,延缓文物的腐蚀。

尽管秦始皇陵的防盗措施极为严密,但它仍然面临着诸多威胁。

历史上,秦末战乱、楚汉之争以及项羽的军队都曾对陵墓构成威胁。但是,秦始皇陵最终得以幸存。

它之所以能够幸存,一方面得益于其坚固的结构和复杂的防盗设计,另一方面与历代统治者的保护密切相关。

从汉代到清代,历代帝王都将秦始皇陵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修缮。直到今天,秦始皇陵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梁山。

唐乾陵,历史上曾遭遇过26次大规模盗掘却岿然不动,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奇迹。

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曾试图用炸药炸山,后因突降暴雨和墓道定位失败而放弃。此外,民间对乾陵还有“天命难违”的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它。

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在位时,便开始营建乾陵,历时23年。陵墓选址在梁山,山势险峻,地势开阔,易守难攻。

乾陵采用“凿山为陵”的方式,地宫深埋地下,四周用石块砌成坚固的墙壁,顶部覆盖巨石,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与秦始皇陵一样,乾陵的防盗措施也十分严密。

据《唐会要》记载,地宫内设有“机弩矢”,一旦有人触动机关,暗箭会自动射出,盗墓者难以逃脱。

此外,地宫中还填充了大量的流沙和石块,一旦盗洞被开,流沙和石块会倾泻填埋,让盗贼无功而返。

明孝陵是明清皇家第一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陵墓的防盗设计堪称古代工程奇迹。

据《明史》记载,明孝陵的营建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历时25年。

陵墓选址在紫金山,山势险峻,地势开阔,易守难攻。如今历经600余年未被盗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独特选址与坚固结构提供了天然保护。

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山体结构坚固,地宫“依山为陵”,横向开凿于山体中,极为坚固,难以进入。

且地处市区附近,人口密集,盗墓者难以隐蔽行动。

2、防盗设计精妙。

墓道偏离中心且弯曲,增加了寻找入口的难度。地宫宝顶封土堆下铺设厚鹅卵石,既助排水,又能在挖掘时滚落填满盗洞。

3、历史上受到严格保护。

明朝设有“孝陵卫”军事机构,500名士兵长期驻守。

到了清朝,清朝统治者为了安抚汉族民众,康熙、乾隆多次祭拜并立碑。民国时期孙中山等祭拜,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全方位保护修复。

4、文化与政治因素也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陵墓,具有极高文化与历史价值,历代统治者和民众心怀敬畏。

元朝皇帝的陵墓大多采用“秘葬”方式,即不封不树,不留任何地面标记。

那种葬制使得元帝陵的真正位置难以被发现。

如,成吉思汗的陵墓,据传在下葬后,埋葬之地被马匹踩平,种上牧草,几年后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目前,所谓的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只是一个衣冠冢。而他实际的墓葬至今还未找到。

除此之外,元墓葬未被盗取,还因为它的“薄葬风俗”。

元朝皇帝的陵墓陪葬品相对较少,不像其他王朝那样有大量金银珠宝陪葬。那也使得盗墓贼对其兴趣不大,减少了被盗的风险。

另外,由于元朝统治时间较短,且其陵墓位置未被详细记载,后世对元帝陵的具体位置知之甚少,也使得元帝陵得以幸免于难。

除了以上的知名陵墓外,还有一些陵墓可能也未被盗掘。

如,除了崇祯帝“思陵”外的其余明十三陵、清朝盛京二陵(福陵、昭陵)、除光绪帝“崇陵”外的清西陵诸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是明朝十三位皇帝陵寝群。

除思陵外,其余未发现被盗掘,得益于其坚固结构和复杂防盗设计。

它采用“凿山为陵”,地宫深埋,四周石块砌墙,顶部覆巨石,形成密封空间,增加盗墓难度,还有“机弩矢”、流沙石块等机关陷阱。

清朝盛京二陵在辽宁沈阳,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陵墓,也未被盗掘。同样采用“凿山为陵”,结构坚固,有机关陷阱。

清西陵在河北保定易县,是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陵墓,除崇陵外均未被盗掘。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未被盗取的陵墓”,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