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美刚达成协议,中国就出一记重拳,特朗普垂涎之物,还是得不到
铃木白石

2025年5月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签署关税协议,美国取消91%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同步下调反制措施,标志着两国经贸关系从"全面对抗"转向"有限竞争"的新阶段

然而在协议达成的次日,中国商务部便披露了一项重磅计划:自5月9日起,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已联合多部门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重点针对镓、锗、锑、钨及中重稀土等关键资源。

这一“先发制人”的举措,不仅彰显中国对稀土管控的坚决态度,更暴露出中美博弈中深藏的战略棋局,特朗普政府垂涎已久的稀土资源,仍牢牢攥在中国手中。

数字背后的博弈逻辑

5月12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签署《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缓24%关税90天,保留剩余10%关税。

这一协议标志着两国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首次实质性降低关税壁垒,但背后暗涌的稀土战略博弈,却揭示了中国在产业链制高点上的精准反击。

根据声明,美国取消91%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同步取消同等比例反制关税,至此双方实际保留的关税水平为:美方10%基础关税+此前遗留的20%;中方则维持10%及针对特定商品的加征关税(如煤炭、天然气等)。

中美关税协议的签署表面上看是双方各退一步的平衡方案,但是这实则暗含中国对美方"以关税换资源"战略企图的系统性反制。

而美方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做出这样的实质性妥协,不仅有着经济压力的倒逼,更有着国际孤立加剧的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得美方无法维持其霸权主义的进行了妥协。

因此此次协议的核心内容既是关税的一种双向调整,也是非关税措施的解冻行径,但日内瓦协议中,关税数字的博弈仅是表象,稀土筹码的掌控才是胜负手。

在同意减缓关税的同时,双方还同意了暂停部分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非关税壁垒,为科技、能源等领域合作创造窗口期,而在这片清单之中,并没有稀土资源的存在。

稀土管控升级的战略筹码

协议签署次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重点管控镓、锗、锑、钨及中重稀土,此举并非巧合。

特朗普政府曾以“关税减半”为条件,要求中国放松钐、钆等稀土出口,但中方选择以“先撤销单边制裁”为谈判前提。

稀土作为撬动全球科技命脉的“工业维生素”,并非是普通的矿产资源,其战略价值更是远超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存在。

但全球37%的稀土储量集中于中国,更致命的是,中国掌控着90%的稀土精炼技术与63%的萃取分离专利。

而美国虽坐拥加州稀土矿,却因技术空白,长期依赖中国加工链条,每架F-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特斯拉Model 3电机稀土用量达1.2公斤,美军潜艇与雷达系统更离不开钕铁硼与钐钴磁体。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依赖性与重要性,所以中国通过出口许可、技术封锁及跨境打击走私三重防线,将稀土转化为遏制美国的关键杠杆。

美国虽以关税大棒施压,中国却以“以战止战”逻辑反制:先通过协议缓解市场情绪(A股、H股应声反弹),再以稀土管控夯实战略安全。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美贸易战进入“战略缓冲期”,但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仍暗潮汹涌,《纽约时报》犀利评论:“中国用稀土卡住美国脖子,而美国连止血带都找不到。”

正如《华尔街日报》披露,特朗普曾以“关税减半”为筹码,试图换取中国放松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限制,但中国却反以多维度反制措施,彻底粉碎了美方的战略企图。

中国布下的天罗地网

当2025年中美关税协议中“稀土出口限制”条款再度引发热议时,公众舆论往往聚焦于关税数字的增减,却忽视了稀土这一特殊资源的本质。

它从来不是简单的贸易商品,而是大国博弈的筹码、科技竞争的命脉,其价值维度远超关税账本。

战略矿产作为高科技产业与军事领域的核心原材料,包括镓、锗、锑、钨及中重稀土等关键金属,是制造芯片、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装备的“工业命脉”。

稀土在军事与科技领域的渗透,使其成为地缘政治的“灰色战场”,F-35战斗机需417公斤稀土,钕铁硼磁体支撑特斯拉电机效率,氧化镝确保激光制导精度……

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2023年对美军工企业断供稀土后,五角大楼库存仅够维持18个月,此次中美关税协议中,美国要求解除“战略管制”的实质,是试图破解中国稀土“卡脖子”能力。

但现实是,中国稀土战略储备制度、ISO标准制定权及6万吨/年的收储能力,已形成闭环防御体系。

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矿产供应国,近年来对这些资源实施出口管制,以保障国内产业发展与战略储备,然而部分境外实体为获取低价资源,与境内不法分子勾结,通过隐蔽手段逃避监管,导致国内资源流失风险加剧。

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境内外勾结形成的走私网络已呈现专业化、链条化特征,严重威胁国家资源安全。

数据显示,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部分金属海外价格飙升,以锑为例,2024年9月至今海外价格涨幅达115%,国内外价差最高超20万元/吨,巨额利润刺激走私活动。

对此相关部门表示出了极大的反应,并多次开展专项行动的,着重在源头管控、口岸严查、司法震慑、技术赋能、以及区域协同上的,通过“一案多查”深挖幕后网络,对走私团伙实施“全链条打击”。

这些行动的存在,既是筑牢资源安全防线,防止核心技术材料外流,亦是规范国际贸易秩序,挤压非法交易空间的重要行动。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博弈加剧背景下,中国通过法治化、智能化手段强化资源管控,既保障自身发展权益,也为构建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

从关税协议到稀土封锁,中国以“产业链制高点布网”的战略定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特朗普政府若继续执迷于“资源霸权”,恐将面临更严厉的反制。

这场无声战争中,中国正以技术、专利与联盟构筑的“稀土长城”,捍卫国家安全与发展权,工业时代的石油,已让位于科技时代的稀土,而掌控棋局的,始终是手握技术与资源的玩家。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我国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新华社

《商务部: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荆楚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