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老人说“立夏见三新”,快立夏了,三新指的是啥?老传统必须了解!
爱喜聊生活美食

老人说“立夏见三新”,快立夏了,三新指的是啥?老传统必须了解!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智慧。老人们常说“立夏见三新”,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健康生活的深刻理解。那么,“三新”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一古老传统的奥秘。

“立夏见三新”中的“三新”,指的是立夏时节新鲜上市的三种时令食物。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三新”所指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江南地区和北方地区两大体系。在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一带,“三新”通常指的是樱桃、青梅和麦子。而在北方地区,“三新”则可能包括新麦、新蚕豆和新笋等。这些时令食材不仅味道鲜美,更承载着古人顺应自然、适时而食的养生智慧。

江南地区的“三新”之首当属樱桃。立夏时节,樱桃正当时,红艳欲滴的果实挂满枝头,成为初夏最动人的风景。古人认为樱桃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樱桃是难得的滋补佳品。苏州一带至今保留着立夏吃樱桃的习俗,人们相信吃了樱桃可以预防夏季常见的暑热病症。樱桃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酿制成樱桃酒或制作成樱桃酱,延长其食用期限。

青梅是江南“三新”中的第二位成员。立夏前后,青梅开始成熟,但此时的梅子还不够熟透,酸味十足。古人却对这种酸味情有独钟,认为它能生津止渴、开胃消食。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将青梅制作成各种美食,最著名的当属青梅酒和话梅。制作青梅酒是一项颇具仪式感的活动:将新鲜青梅洗净晾干,与冰糖一起放入密封容器中,经过时间的酝酿,最终变成酸甜可口的佳酿。而话梅则是将青梅用盐腌制后晒干,再加入甘草等调料制成,是夏季消暑的零食佳品。

麦子是江南“三新”中的压轴角色。立夏时节,冬小麦开始灌浆,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已经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麦粒。在苏州一带,人们会采摘嫩麦穗,烤制或蒸煮后食用,称之为“尝新麦”。这种嫩麦粒口感清甜,带有浓郁的麦香。更有创意的是将嫩麦粒磨成浆,与红糖一起煮成“麦芽糖粥”,既美味又营养。古人认为新麦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

北方地区的“三新”则因地制宜,体现了北方农作物的特色。新麦同样是北方立夏的重要食材,人们会将新收获的麦子磨成面粉,制作各种面食。在山西、陕西等地,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夏饼”,用新麦面烙制的薄饼卷着时令蔬菜食用,象征着迎接丰收的喜悦。

新蚕豆是北方“三新”中的另一成员,立夏前后正是蚕豆鲜嫩的时候,简单的盐水煮蚕豆就能凸显其清甜本味。而在北京等地,立夏吃“豌豆黄”是一项传统习俗,用新鲜豌豆制作的这道甜品,口感细腻,甜而不腻。

新笋则是南方山区和北方部分地区“三新”中的重要角色。立夏时节,春笋已过,但各种夏季竹笋开始上市。在浙江、福建等地,人们会采摘雷笋、毛笋等时令鲜笋,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鲜笋炒肉、油焖笋、笋干汤等都是立夏时节的家常菜。古人认为竹笋具有清热化痰、利膈爽胃的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立夏见三新”这一传统习俗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密不可分。在没有现代保鲜技术的年代,人们只能根据时令来享用最新鲜的食材。这种“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饮食理念,不仅保证了食物的最佳风味,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除了饮食上的讲究,“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相信这天称体重可以预防“疰夏”,而吃“三新”则被认为可以保持健康体重。

“立夏见三新”这一看似简单的俗语,实则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智慧和饮食文化。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感受季节的变换,品味自然的馈赠。这个立夏,让我们一起来实践这个古老的传统,在品尝“三新”的同时,也品味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于立夏时节见三新,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们老家立夏时节有没有这种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