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两千年前的爽文男主,说的就是一个爽,要的就是一个狂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元朔三年(前126年),主父偃下狱,罪名是逼迫齐王自杀。

尽管汉武帝想要放主父偃一条生路,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认为,齐王自杀和身为齐相的主父偃脱不了干系,不杀主父偃,不好对诸侯国交代。

主父偃,《汉武大帝》侯祥玲饰演

于是,汉武帝就下令诛灭了主父偃。

后人评论说,主父偃强推“推恩令”,帮助汉武帝瓦解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是有功于汉武帝的,谁知汉武帝过河拆桥,族灭主父偃一家,未免有些薄情。

事实上,对于主父偃而言,这何尝不是得偿所愿?

主父偃曾经放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这句话与其说是狂,不如说是对自己的狠,毕竟在汉武帝时期,纵横家已经没法做到“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五鼎食,寓意士大夫

但他还是做到了“一怒而诸侯俱”,生生的逼死了两个王!

虽说下场有点惨,但给主父偃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选择如此癫狂,毕竟主父偃一生都有着“再不疯狂,我就死了”的心态。

01

主父偃至于生于何时,史料缺乏,但可以从下面一段记载中推测其年纪: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的这一年,是元朔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28年,这是一个时间点。

而后主父偃还自我辩解说:“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

结发也就是束发,古代男子大多二十岁束发而冠,这么一推断,主父偃的大概生于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90年之间,也就是汉高祖到汉惠帝的这段时间,算是和贾谊、晁错一个时期的人。

之所以推测主父偃的年纪,是因为帮助我们了解其晚年癫狂的心态。

出生年的不详,其生平也是相当简单,《史记》里仅有百余字记载了他的前六十年的生平:

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

年少时期的主父偃家里非常贫穷,学的又是不被主流所接受的纵横术,学成之后,在燕国、赵国、中山国游历,可惜这里儒学氛围浓厚,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不得已,他只到处游历,期待有明主的赏识。

好不容易搭上了卫青这条线,可惜终究未能得到汉武帝的召见。此后的主父偃愈发困顿,日子困苦不说还有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

寒门、士子、博学、穷困,被人瞧不起,处处受嫌弃,这就是主父偃前半生的整个写照

博学多才的寒门学子,学的又是纵横术,在贵族为上的时代,注定被瞧不起,处处受嫌弃,这就是主父偃前半生的最真实的写照。

02

眼看就要蹉跎下去,再不被重视,这辈子就完了,思索之后,他做出了最后一搏。

既然汉武帝不召见我,那我就亲自上书,陈述利弊以打动汉武帝。

金子总会发光的,汉武帝召见了他,他的人生迎来了新篇章。

主父偃被召见后又上了很多奏疏,而最让汉武帝看中的,就是削藩一策: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矣

在这篇奏疏中,“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直接刺中了西汉分封制的弊病。

对于汉武帝而言,内部的封国是他一直头疼的事情,汉景帝的七王之乱才过去不久,封国一日不搞定,他汉武帝就一日就得屈膝,如何削藩,已经是汉武帝的一块心病。

汉初封国

主父偃此前虽没有接触过汉武帝,对汉武帝的心理也不够了解,但对于汉武帝削藩的心思,他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切中要点后主父偃又批评了晁错此前过于激进的削藩手段,导致了“七国之乱”,完了又提出自己的手笔,即“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本质上和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如出一辙。

削藩、分权、保皇权,给西汉封国弊病直接上了一味良药,不得不说,主父偃的确是一个奇才。

汉武帝看后大喜,也难怪此前汉武帝说:“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能用“相见恨晚”,可见当时汉武帝的重视。

汉武帝

如今上天送来帮自己削藩的人才,虽然有些迟,但并不晚,得意的汉武帝不仅封主父偃为中大夫,此后又是“一岁中四迁偃”,想想青年时期的颠沛流离不得已,现在的主父偃可谓是春风得意。

大丈夫者,当如是也!

03

自受到汉武帝重用后,主父偃就有些放浪形骸了,受贿无数。

作为一个政治新星,而且是汉武帝这种喜欢族灭大臣的时代,就该谨言慎行,维护住自己的地位。

但主父偃却没有这么做,旁人劝他低调,他却说:“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放到今天的话,就是反正也活不久了,想怎么爽就怎么爽。

之所以这么说,是主父偃早已看透了自己的结局,也知道“飞鸟尽,良弓藏”,当藩王系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爆发冲突的时候,不管结果如何,他的结局都是死,这是主父偃的无奈,也是历代纵横家的无奈。

既然要死,倒不如活着的时候潇潇洒洒,为了一点富贵,唯唯诺诺,惶惶不可终日,这不是主父偃的性格,汉武帝又如何,他照样没有奴颜婢膝地去曲意逢迎,更没有阿谀奉承地去溜须拍马,至于大臣藩王?该处理处理,该举报举报,怎么爽怎么来。

主父偃看的很透彻

这一次,他的目光放在了最富庶的齐国。

04

在主父偃做官的这段时期,担任齐王的是刘肥的曾孙刘次景,其母亲是纪氏。

某天纪氏没事想要学吕后那一套,让刘次景娶自己的表妹,即纪氏妹妹家的闺女。

强扭的瓜不甜,刘次景根本对这个表妹没兴趣,尽管在母亲的逼迫下娶了表妹,但可以学刘盈,这辈子不碰她。

这下子刘次景表妹不乐意了,找了纪氏哭诉一番,纪氏认为,就是刘次景的女人太多,只要看住刘次景,不让他碰别的女人,时间久了,说不定两口子就腻歪了。

说干就干,纪氏派自己女儿去监督,是知道时间久了,刘次景居然和亲姐有了奸情。

另一边,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打算嫁外孙女,在宦官徐甲的推荐下,打算和齐国联姻。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主父偃知道了,就对徐甲说,如果齐王能够联姻,能不能将自己闺女一同嫁过去。

汉代画砖

对于徐甲而言,齐王女人这么多,不差主父偃这一个,就答应了。

可到了齐国后,纪氏不乐意了,本来就撮合刘次景和其表妹,现在又送来两个女人,简直就是添乱,另外,王太后嫁外孙女,是不是汉武帝想要插手齐国?因而纪氏说什么也不答应。

这下子,徐甲没法交差了,好在听闻齐王姐妹的奸情,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王太后,说刘次景品行不端,和燕王刘定国一样。

这刘定国又干了啥呢?

原来刘定国好色无度,不仅和父亲姬妾通奸生子,还霸占弟媳,最令人不齿的是他还霸占自己三个女儿,如禽兽一般,被人告发。

而主父偃则借这个机会推动削藩,处死了刘定国。

这么一个堪比刘定国人,王太后自然断了嫁外孙女的心思。

王太后偃旗息鼓,这边主父偃不爽了,认为是齐王看不起自己,汉武帝既然要削藩推恩,就拿你开刀。

不久主父偃上奏汉武帝,先说“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於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於亲属益疏”,告诉汉武帝齐国的富庶,后一句“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算是将齐王推上了一条绝路。

汉武帝一听,当即任命主父偃为齐相,处理这件事。

身为齐国人的主父偃一跃成为齐相,算是荣归故里,而一到齐地,主父偃就上演了一段爽文戏码:“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当年自己困苦的时候,你们不理我,现在我发达了,你们不远千里来迎接我,给你们点钱,以后咱们彻底绝交。

推恩令

这番话,简直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真实写照。

我想,此时的主父偃内心是非常爽的,人生大逆转,吐出一口恶气,快哉快哉!

在亲朋好友面前威风后,主父偃“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於姊翁主所者”这个“”,可以看出主父偃现在的痛快和犀利。

当年你们不是看不起我吗?现在我回来了,套用电影《哪吒2》的台词就是:“还吃?收你们来了。”

收你们来了

05

但令主父偃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刘次景意志力不强,听闻主父偃来处理自己,害怕成为下一个刘定国,当即自杀,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忧虑,其中赵王刘彭祖率先发难。

刘彭祖认为,主父偃连干两王,照这样下去,迟早要搞赵国,不如先下手为强。

事实上,要是刘彭祖不动手,下一个保不准还真是赵国,为啥?原来刘彭祖也是和刘次景一般,自己娶了哥哥的姬妾淖姬,嫡长子又和他的两个女儿通奸,屁股不干净,自然怕啊。

诸侯国发难了,汉武帝自然坐不住了,当即将主父偃送入监狱。

不过此时的汉武帝并没有处死主父偃的想法,决定他生死的反而是公孙弘。

公孙弘这个老狐狸早就看主父偃不爽了,而双方结仇的原因,居然是立朔方郡的事,当初公孙弘的意见是放弃河套,但主父偃力推设郡,被汉武帝采纳。

尽管只是政见不同,但这件事被公孙弘记下了。

如今主父偃在狱中,而且放浪形骸不尊自己,还不趁机搞死他?立即进言:“齐王以忧死毋后,国入汉,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

公孙弘这番话直达汉武帝的心病,尽管汉武帝想要削藩,但也怕诸侯国联合起来反了自己,如今赵国已经按捺不住了,与其诸侯国以“诛主父,清君侧”起兵,不如现在就杀了主父偃断了他们的借口。

一番话让汉武帝动了杀心,公元前127年,主父偃被灭族。

06

主父偃死了,没有几个同情,除了一个叫孔车的人为他收尸。

但他这辈子算是活的很精彩,少年时的不得志,衣锦还乡的癫狂,堪比今天的爽文,说的就是一个爽,要的就是一个狂。

不痛快,吾宁死

毕竟对于主父偃而言,有权就要用,有机会就要捞,有威风就要抖起来,毕竟过了村就没这个店了,即便倒台了也没什么,顶多就是“五鼎烹”而已,况且自己已经“五鼎食”过,还有什么遗憾呢?

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选这流星般耀眼继而陨落。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世上有几个能如主父偃班快意生活的人?不痛快,吾宁死,主父偃活的很通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