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上海车展的 “供应链创新论坛”,MAZDA EZ-60 的 “中马协同制造” 成为核心议题。电池来自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 255Wh/kg)、芯片是联发科定制 4nm 芯片、电机来自精进电动(效率 97.2%),这些中国供应链巨头与马自达全球品质标准的结合,被称为 “制造业的珠联璧合”。

本土化研发:108 项中国场景适配
针对中国用户需求,长安马自达研发团队进行了深度改造:后排座椅倾角增加 3° 以适应中国家庭的 “半躺坐姿”,空调出风口角度下调 5° 避免直吹头部,甚至中央扶手箱深度都根据中国人平均臂长(28cm)优化。车展现场展示的 “本土化改造清单” 长达 3 米,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

全球质造:0.1mm 级的精度追求
尽管供应链本土化,马自达的 “匠人标准” 分毫未减:车身焊点由日本进口机器人焊接,关键焊点检测精度达 0.1mm;2073MPa 热成型钢的热处理工艺由神户制钢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每块钢材的延伸率控制在 8.2%±0.5%。这种 “全球标准 + 本土创新” 的模式,让 EZ-60 的车身强度比同级合资车型高 40%。

行业启示:供应链的 “双向赋能”
宁德时代高管在论坛上表示:“与马自达的合作,推动我们开发出更适合操控需求的电池布局方案。” 这种 “主机厂与供应商的深度协同”,正在改写供应链的合作模式,为中国电动车产业从 “组装” 走向 “共创” 提供了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