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书法报社记者 何东
江苏南通现场报道
4月26日,由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 江苏省书协、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文联、南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主办,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市书协协办、南通美术馆承办的项田清风——钱玉清书法艺术展在南通美术馆拉开帷幕。
开幕现场
展览摒弃繁文缛节,以简约务实的形式呈现。来自江苏及全国各地的200余位艺术界名家、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共聚一堂,一同欣赏钱玉清先生近年创作的138幅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涵盖丈二巨制与尺幅小品,五体兼备,风格多元:既有晋唐风骨的大草,又有古朴典雅的篆隶,更不乏娟秀灵动的小楷。
出席活动嘉宾名单
一、南通的领导嘉宾:
徐惠民 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共南通市委原书记
陈冬梅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浦玉忠 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
盛慧琴 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
王 智 南通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丘 石 江苏有线南通分公司总经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俞 哲 南通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吴旭春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周时君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施 娟 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院长、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黄 辉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张 凯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长
王蓝青 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原馆长
二、著名艺术家:
丁申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胡传海 上海《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厚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浦正东 原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
纪 松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
王柯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蔡树农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美术报》原首席记者
靳慧慧 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委员、太仓美术馆馆长
何东 书法报社微信负责人,编辑部主任
李妙华 华荣照明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戴志松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工业园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吴门书派的中坚力量,钱玉清数十载深耕书艺,尤以草书见长。其草书笔势跌宕,线条酣畅,既承古典气韵,又具现代张力;篆书圆劲古拙,隶书朴茂雄浑,楷书端庄谨严,行书潇洒飘逸,展现出对多种书体的精深造诣。他倡导“以篆隶筑基,以行草达情"的创作理念,实现了静态书体与动态书风的完美融合,为当代书法”守正创新"提供了生动范例。
展览主题“项田清风”寄托着艺术家对苏州唯亭项田故土的深情。钱玉清将江南水乡的温婉风骨与吴门文化的清雅气韵融入笔墨,以诗词文赋为载体,既展现精湛技艺,又传递深厚人文情怀。“不忘来时的路,坚定明天的梦”的创作初心,使其作品兼具"文人书风"与"乡土记忆"的双重魅力。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钱玉清书法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钱玉清书法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草书成就及时代特征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胡传海主持了研讨会,钱玉清作答谢辞。
研讨会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钱玉清 1968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书协副主席,青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理工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15届刘洪彪草书高研班班长,江苏公安书协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文联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书协主席,苏州公安美术书法协会会长,《书法报》特约点评嘉宾、视频课导师,墨池视频课导师。
2023年1月创立“钱玉清书法艺术专项基金”(归属苏州工业园区慈善总会),专门用于奖励在书法上有突出成绩的骨干人才,承办促进区域书法事业发展的相关展览、项目,以及对生活困难的艺术家和院校师生的资助。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曾在瑞典、法国、马来西亚、乌克兰、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现代美术馆、苏州市人民政府、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乌克兰舍甫琴科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场馆收藏。
被评为“2012年兰亭诸子”获奖书家、《书法报》2013—2015年年度佳作奖第一名、全国首届十大美术新青年(书法1人)、“兰亭百家”最佳人气奖(全国10位)、苏州金鸡湖“双百”领军人才。
入展国家级展览60余次,其中10多次获奖,主要有:
入展全国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其中十届获奖、十一届提名),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草书展(其中二届、三届获奖,五届特邀),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全国首届、第二届手卷展,全国第七届楹联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代书法创作展,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四届文质兼美——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系列活动之当代临摹与创作展,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等,并先后在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六届新人展中获等级奖。
展厅现场
多种书体的融通与提炼
■胡传海
钱玉清是一位很善于将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加以符号化的书法家。这种能力我归纳为逻辑的提炼过程。
他的每件作品就是一个探索的维度,隶书与篆书语言的融合,草书圆形线条语言的强化,以及长线条的娴熟运用,乱石铺街的章法和大片留白章法的对比,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探索视角延伸到各种书体以及不同艺术趣味的方方面面,这极大程度地提醒着我们书法史上的资源,当然这也大大激发了他的才情,其实他有着自己极为敏锐的艺术感觉,这是一位创造欲极强的书法家,如果他能聚焦于某一点的探索,会有更为惊人的表现。
当今帖学书法由于展览化的原因,大尺幅的运用是很难再把古典的那种静谧雅致的意趣再现出来的。为了使大幅作品具有一定的看点,钱玉清采用了中线位移摆动,墨色中涨墨、浓墨、枯墨交叉使用,并使用长线拽拉增强连带性,另外在字的大小搭配,上下承接是空隙大小远近,乃至一气呵成的书写,都是具有他的独特的探索性的。在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短短七行书写,显得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可以感觉到他的那种二王小行草的写法以及掺杂了日本人三笔三迹的连线方式,给观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那种细部的精致带来的是百看不厌的艺术构成感。与魏晋古人相较多了那份刻意而已,这当然与胸襟、气度、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至少钱玉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代表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精劲谨严,经得起看、经得起品、更经得起评是他成功的标志。
同时他创设的艺术的范式,强调一个对比性,这次他用北碑笔法来书写对联,可见他的理念已经在向碑帖融合方向转换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步入中年的钱玉清正在经历这一场蜕变,这个蜕变就是从早年的秀美、尚韵、飘逸、洒脱走向了雄浑、尚力、厚重、古拙,我想随着他年龄的逐渐变老,他的作品也将会出现一种新的样式,目前的阶段,他的这些作品只是在逐渐的转型过程当中。
钱玉清的探索分别指向了三个维度,古厚的汉隶和篆书、秀逸的小行草、狂放不羁的大草。也代表着他作品的内在逻辑关系:汉隶和古篆用来强化线条质感,小行草用来锤炼笔头细腻功夫,草书用来检验各种艺术要素互相融合冲撞后的效果。我以为钱玉清的着眼点在用笔点画上强调细腻刻画,在运笔速度上不是采用飞快的笔速,而是可控的从容的力度;线条的运用上,基本采用中锋,不喜欢或粗或细的大起大落;在字的结构上,他对每个字的结构造型拿捏得极为讲究,而且他将怀素小草中那种内敛而不张扬的美学意趣融合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之中。他还善于将笔势与墨韵巧妙糅合,各种不同趣味的字被统一在一件作品中而不显得突兀。他的那种连写、距离、速度等,也有着顺其自然的畅达。他的书写速度变化带来的是画面变化的梦幻色彩。特别是大幅的狂草作品尤其具有这种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把各种元素的对立性有效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他的行草作品中滚滚而来的那种气势恢弘大气而不失自然书写的美感,使小王一笔书的外拓之法在当代书法中得到演绎和发挥。
(本文节选自2025年 第16期《书法报》22、23版,责编印兆麒,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览作品选
李觏《鲁公碑》 行书
33cmⅹ86cm
孟骙《兰亭修竹》 草书
244cmⅹ54cm
庄槭《相见欢二首》草书
240cmⅹ120cm
自作诗二首
草书,284cmⅹ121cm
自作诗四首
草书,248cmⅹ125cm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草书,180cmⅹ96cm
自作诗 草书
240amⅹ70cm
自作诗 草书
180cmⅹ48cm
王冕《墨梅》 行书
69cmⅹ69cm
古人绝句五首 楷书
30cmⅹ16cm
刘禹锡《望洞庭》 草书
49cmⅹ78cm
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草书
70cmⅹ80cm
《录清刻本历代题画诗数首》 行书
34cmⅹ81cm
《东坡志林》一则 楷书
34cmx33cm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草书
141cmx64cm
齐体物《竹溪寺》 草书
180cmⅩ97cm
苏轼 《东坡志林·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其五》 行书
111cmX36cm
《有关无益联》 篆书
233cmX35cmⅩ2
王安国《胜王阁感怀》 草书
362cmx145cm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行书
69cmx70cm
《古诗五首》行书
26cmx67cm
《怡亭书学脞言六则》 楷书
137cmx39cm
张九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楷书
21cmx29cm
陆游《红梅》 草书
83cmx94cm
《思飘·诗入联》隶书
178x32cm×2
张岱《白洋潮》 隶书
112cmx63cm
自作文《怡亭书学脞言一则》(左右滑动浏览) 草书
35cmx248cm
自作文《怡亭书学脞言六则》(左右滑动浏览) 草书
36cmx246cm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篆书
240cmx70cm
《康乐·清平联》 篆书
246cmx61cmx2
陶渊明《移居》 草书
28cmx62cm
《融通四海》行书
34cmx137cm
王文淳《暮春游兰亭》 草书
180cmx9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