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春茶制作偷闲间隙随笔
茶人陈馨

当下正值繁忙的春茶时节,采摘、萎凋、杀青、做青、揉捻、烘焙等工序依次展开。

茶人们在茶树间敏捷穿梭,熟练地进行采摘,在晒青大坪、做青车间、烘焙间忙碌不停,随处可见“争分夺秒”的身影,众人皆在与时间竞速,只为呈上最为香醇的春茶。

春茶季颇为艰辛,参与生产活动长达一月之久,大家吃住皆在厂里,一心专注于春茶生产,直至茶叶初制工序悉数完成,方可返家。

真可谓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然而却忙中有序,泰然自若。

熬夜乃是制茶的常态,及时采摘,及时运输,及时归堆……“及时”,是做茶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汇,已然成为众人的口头禅。

制茶需遵循看青做茶、看天做茶之原则,故而“及时”至关重要,要依据山场、品种、采摘时间、茶青、含水量、天气等各异因素适时调整,每个环节皆紧密相连。

采摘后的茶青切不可窝堆,否则会发酵,一旦发酵,茶青便作废。

武夷岩茶必须即采即做,防止暴晒,防止堆积,从山上采回的茶务必及时送达。

为达“及时”之目的,春茶季期间运送茶青的车辆众多,驾驶员皆严阵以待,分秒必争。

第一批茶青采摘归来约在 9 点左右,为避免窝堆,车队运抵制茶车间后必须即刻进行萎凋。

天气晴好时,师傅们会迅速铺开晒青布,让茶青于自然光下进行“倒青”。

当然,伴随科技的进步,每个茶厂近乎都配备了自动化萎凋设备,此套系统依照传统制茶工艺,历经多次实验调试,并持续积累数据,精准校准温度与转速等核心参数。

现今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也使萎凋过程摆脱了“看天做茶”的不确定性。

杀青的锅温需维持在 300℃上下,制茶期间,耐受高温亦是制茶的必学课程。

温度过低不行,青未杀熟,茶会产生苦涩,从而影响后续品质。

温度过高亦不可,茶会炒焦。

杀青需掌握高温短时之要领,温度要高,时间要短,经验丰富的制茶人,闻一闻炒好的茶青,用手搓一搓,再瞧一瞧,便能知晓杀青程度是否适宜。

从萎凋起始至干毛茶结束,大致需要 12 至 18 个小时。

若遇下午青、傍晚青,再往后推迟 12 个小时,便至凌晨两三点。

春茶季产量巨大,还需依据产量并结合生产设备调整做青时间,或许要做到凌晨四五点,早上七八点方能就寝。

从晨露未消至月上枝头,采摘、萎凋、杀青、做青、揉捻、烘焙,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背后,是茶人们的执着坚守。

我们将繁杂的制茶之路走成与品质死磕到底的征程,当您静候那一杯新茶时,且慢品。

#武夷岩茶##每日生活的感悟##茶生活.春茶季#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