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在优秀男演员奖项的角逐中,张译凭借电影《三大队》中的程兵一角脱颖而出,第二次获得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在70后演员群体里,张译是第一个获得两次华表奖最佳男演员荣誉的人。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奖项,每届评选都汇聚众多优秀演员。此次张译获奖,现场评审从表演的细节处理、角色情感表达、与剧情契合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在《三大队》中,张译饰演的程兵,是一位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经历诸多波折的警察。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程兵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展现出来,无论是案件陷入僵局时的焦虑,还是发现线索时的坚定,都诠释得十分到位,最终打动评审获得奖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译进入演艺圈的起点并不顺利。1978年他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原本想成为播音员的他,1997年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落榜。之后偶然看到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招生,便报考并被录取,从此开启演艺之路。在话剧团期间,由于外貌条件不突出,他常被安排演小配角甚至跑龙套。团里老师直言他不适合当演员,即便演死尸都不够好看。但张译没有放弃,没有演出机会时,他就在台下观察其他演员表演,学习演技。2004年,他得到做剧组副导演的工作,借此机会让导演康洪雷注意到自己。在康洪雷筹备《士兵突击》时,张译写了3000字自荐信阐述对角色理解,最终获得出演班长史今的机会。这个角色成为他事业转折点,但此后他依旧在多部作品中演配角,如《建党伟业》里的周佛海等,通过一个个小角色不断打磨演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配角到获得重要奖项,张译经历了漫长过程。2014年,他在电影《亲爱的》中饰演韩德忠,凭借这个角色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演艺生涯第一个重要专业奖项。此后,他在演艺道路上不断突破。2017年,主演的《鸡毛飞上天》播出,他饰演陈江河,将角色从底层小人物成长为商业大亨的历程演绎得生动真实,凭借该剧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2019年,他主演的《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在这两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让他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实现华表、百花、金鸡三大奖大满贯,成为备受认可的实力派演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译对表演的投入程度在业内有目共睹。在拍摄《一秒钟》时,为贴近角色高远受核辐射后的状态,他每天仅食用一根黄瓜,体重从正常减到110斤。在42℃高温的沙漠拍摄场景中,长时间暴晒使他皮肤变得黝黑粗糙,身体承受极大考验。拍摄《万里归途》时,他研读200万字撤侨档案,了解外交官工作细节,还专门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力求在台词表达上符合角色身份。在《悬崖之上》中,有一场受刑戏,为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他主动要求增加电击次数,通过真实的身体反应来展现角色的痛苦与坚韧,这种敬业精神和对表演的极致追求,让他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译在获奖后,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每次领奖,他都将功劳归于导演、编剧、剧组工作人员和观众。在获得第二十届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后,他表示想停下来沉淀自己。他认为演员不能脱离生活,否则表演就会空洞,拿奖后更要对工作负责,避免让观众失望。然而,对于张译的成功和他所表达的观点,也存在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努力和机遇的结合,其沉淀自我的想法值得肯定,演员确实需要不断积累生活体验来提升表演;但也有人质疑,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长时间沉淀可能会错过发展机会,而且部分观众更希望看到演员持续输出作品。这种争议反映出大众对演员职业发展的不同看法,也让张译未来的演艺道路选择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