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日军入侵印度之英帕尔战役(12):犹豫不决的缅甸战役计划
明潭暗水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盟军在英属印度与缅甸战区的作战计划……


同盟国在开罗会议上达成的政治协定和取得的政治成果无需赘述,而各国在军事问题上的分歧要复杂得多。

“六分仪”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定在11月23日11点开始。在正式会议开始之前,以马歇尔上将为首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与史迪威和魏德迈进行了简短的会谈,了解他们对“冠军”计划的看法。史迪威重申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我实在看不出为了在雨季的丛林里空降一个师,削减驼峰航线的运输吨位有什么意义。”

(上图)开罗会议与会成员的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中国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委员长、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夫人宋美龄,后排站立者从左至右︰中国的商震将军、林蔚中将,美国的萨默维尔中将、史迪威中将、阿诺德将军,英国陆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蒙巴顿海军中将和陆军勤务部队司令阿德里安·卡顿·德·维亚特少将。

史迪威不认为日军密 支 那的交通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不愿意为封锁这条交通线削减驼峰航线的空运吨位(这会令他和蒋介石、陈纳德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虽然如此,史迪威仍然保证,一旦“冠军”作战开始,他会全力以赴。魏德迈则说,当“冠军”计划提出要在所有关键地区发动进攻时,他对阿拉干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在意,在阿拉干作战的2个师另2个旅,仅被赋予了最低限度的目标。魏德迈当时误以为这支部队将会面对的日军仅2个联队。事实上,当时日军第54师团正在向阿拉干方向调动,会与驻守当地的第55师团会师。

接着史迪威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讲述了蒋介石和他关于中国战区的预案,还有根据史迪威的文件,为即将开始的会议准备的预案。蒋介石要求盟军占领缅北地区,对中国军队进行密集训练、并且改善通往中国的交通线。他希望B-29轰炸机能在1944年初从中国战区出击,展开行动,到1944年10月,能够对台湾-吕宋地区发动空袭,以支援美国海军在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在1944年11月至1945年5月间,占领广东和香港,而且如果必要的话,从中国大陆港口,对台湾发动一次进攻。史迪威的这份文件非常重要,因为蒋介石本人批准了这份文件。

1943年10月至1944年10月的中印交通线

就在当年5月召开的华盛顿“三叉戟”会议之前,美英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CCS)已经达成协议:“除了时间和环境造成的限制之外,将不会对为中国解围的军事行动施加任何限制。”出席三叉戟会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驻华高级将官史迪威和陈纳德,都一致认为,中国必须尽快得到援助。罗斯福总统本人和美国政府希望能够让中国得到战时大国待遇的意见,为中国在盟军全球战略中取得一席之地发挥了重要作用。6个月后的开罗会议期间,史迪威转交的这份文件,按照马歇尔的说法,是从战争开始以来,蒋介石本人首次表达出改善和使用中国军队的积极意愿。马歇尔和金上将虽然时有争执,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一致,都认为这种态度极为重要。这次短会结束后,美军将领就要准备与英国同僚,还有他们的上级,一同参加全体会议。

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蒙巴顿海军中将,原本希望首先由他亲自向英国三军参谋长提交“冠军”计划,而由魏德迈少将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这一计划。待两国最高参谋机构批准,“冠军”计划会递交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如果再次获准,将会成为一份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通过的预案,提交给蒋介石委员长,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这是处理类似计划的通行程序,但在“六分仪”会议上,做法有所改变。

蒋介石于11月21日抵达开罗,罗斯福和丘吉尔希望他能够立即加入到军事问题的讨论中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计划,就立即摆到了他的面前,因此就跳过先经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批的常规程序。这样一来,在获得英美盟国批准以前,“冠军”计划先要获得蒋介石的首肯。

“冠军”计划的第一阶段,要求当时已经从兰姆加基地进驻雷多的中国驻印军第22师和38师向缅甸境内推进。到1944年1月中旬,英印军第15军会进入阿拉干,占据一条经过修改的战线,并且利用一切机会打几个胜仗。与此同时,英印军第4军会推进到茂吻,敏达米和锡当,尽可能向东南方向推进。1944年2月,3支“钦迪特”部队将会发动进攻。伞兵部队会在3月中旬占领因多,随后印军第26师会飞赴当地进行守卫。在孟加拉湾会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出于保密原因,蒋介石没能了解登陆行动的细节。考虑到天气因素,蒙巴顿希望这一轮进攻能够在4月,季风暴雨来临之际告一段落。在季风期间,“钦迪特”将会继续行动,而如果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能够提供所需的物资,盟军各部的推进会在季风季结束之后继续进行。按照蒙巴顿的估计,暴雨将会阻止日军的一次反击。

其实通过史迪威转述,蒋介石在几个星期前就大致了解过“冠军”计划。他几乎立即就提出了批评意见,希望英印军第15军和第4军能够推进到曼德勒。他坚持认为,在地面部队推进的同时,应当同时进行一次海军行动配合。但他所要求的一次海军行动受到了他忽略的一个重要事实影响。“六分仪”会议期间,盟军已经了解到日本人建成泰国通往缅甸的铁路,不用再依赖仰光的港口运输。蒋介石同时坚持,无论缅甸的军事行动有什么要求,驼峰航线的运量都不能低于每月10000吨。

蒋介石的态度,意味着与会的英美盟国成员必须同时处理两个棘手的问题——谈妥一个计划,同时要保证蒋介石能同意。这并不是一件易事,蒙巴顿为此多次在蒋介石的住所,通过蒋夫人宋美龄居中翻译,与他进行沟通。蒙巴顿发现蒋介石对两栖登陆作战缺乏基本的了解,但对于缅甸南部沿海的登陆行动却非常执着,这无疑会成为双方达成协议的一种障碍。

经过连日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还有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终于努力与蒋介石达成了协议。蒋介石原则上赞成“冠军计划”,但依然希望能在缅甸南部沿海地区实施一次登陆行动。美英盟国答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既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有他们的主要军事顾问团,终于可以安心准备飞往德黑兰,去见斯大林了。关于这次谈判的艰辛过程,蒙巴顿后来这样写道:“他们真的都要被(蒋介石)逼疯了,而我在将来肯定会得到比他们更多的同情。”

蒋介石在兰姆加视察驻印军,蒙巴顿(宋美龄右)特地赶到兰姆加与蒋介石会面。

蒙巴顿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由于东西方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以及蒋介石本人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他对于同英美盟国之间的合作依然顾虑重重,时有反复。为了尽力说服蒋介石安心合作,蒙巴顿在开罗会议结束后,专程飞赴兰姆加基地,再度同蒋介石会面,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答复,但事情仍然存在变数。

丘吉尔和英国三军参谋长一直对在缅甸南部沿海进行登陆行动缺乏热忱,一直在设法说服蒙巴顿和美国人取消在安达曼群岛登陆的行动。罗斯福虽然不愿因为取消这次行动,给中国人留下失信的印象,但最终还是在强硬的丘吉尔面前屈服。得到德黑兰传来的最新消息,蒙巴顿极为失望,只得按照盟军高层的意见修改计划。

12月9日,蒋介石在得到罗斯福的电报,得知缅甸南部沿海的登陆行动取消后,回电直言,如果现在让中国军民得知,盟国的对日战争政策和战略正在酝酿一种急剧变化,将会引起非常沮丧的反响,但他还是表示愿意接受罗斯福的建议,而罗斯福肯定会意识到,这样会让中国在继续抵抗时,面临更多的困难。

随后蒋介石说明了中国将会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日军为了挽回败局,提振太平洋战场的士气,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而这是一个他本人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蒋介石在表达继续参与缅甸战役的意愿,讲述了他和中国将会面临的困难的同时,仍然希望盟军能够在缅甸沿海发动一次登陆战,但他的说辞显然不足以改变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的协议。

比蒋介石早几天得到消息的蒙巴顿同样非常失望,他一心想向那些看扁他的老辈将领们证明,他是个积极进取的有才华军人,非常希望能在缅印战场和日军好好打上一场,但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军官们一样,必须服从开罗会议以来,盟军高层的一系列决定。取消登陆行动,使得东南亚盟军只能将一次大规模协同攻势推迟到1945年,这可能意味着这次协同攻势会在缅北战役结束后开始,不过也可以安排一次规模稍小的两栖登陆作战,希望以此来满足蒋介石的愿望,从而能够让他对缅甸战役的态度能更积极一些。

(上图)身着便装,正在办公的印度总督韦维尔。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成立之后,他和继任英印军总司令奥金莱克实际上都不在印缅战场的盟军军事行动中发挥作用,不过他当初进攻阿拉干的“食人者”计划基本上都被蒙巴顿继承。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证明,第一次阿拉干战役的失利,从根本上来说并非韦维尔的指挥问题,而是因为英印军当时的战斗力实在难当重任。

对这个问题,蒙巴顿最初颇为踌踏,因为无论两栖登陆战的规模大小如何,都需要足够的船只,而凭借他目前掌握的船只规模推算,能够调动的兵力无法去占领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如果对阿拉干沿海实施一次两栖登陆突击,可以将这次行动当作未来大规模两栖登陆行动的一次预演,而且可以让远程破袭部队得到用武之地,也勉强能满足对蒋介石的承诺,于是他指示参谋人员研究实施阿拉干沿海登陆行动的计划。

由于盟军向蒋介石承诺的两栖登陆行动从未被明确定义,但提到过会是一次大规模作战,那么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计划人员只要能提出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大规模两栖作战的方案,即使姗姗来迟,那么盟军对蒋介石的承诺也算是完成了。为了同时让蒋介石满意,又不超出东南亚盟军掌握的资源能够办到的范围,计划人员煞费苦心,出台了一份“狩野猪”计划。“狩野猪”计划其实就是一年多以前,韦维尔“食人者”计划的扩大版,目标就是梅宇半岛直至阿恰布岛地区。

英印军的2个师又2个旅从陆路南下梅宇半岛,1个师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目标是保卫和歼灭大约20000名日军。另一次类似“狩野猪”计划的登陆行动,可能会在兰里-切杜巴地区进行,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从而让英印军第15军处于进军仰光的范围以内。“人猿泰山”计划修正为“格里普法”(GRIPFAST)计划,会在日军通往密 支 那交通线上的因多实施一次空降,进攻缅甸中部和北部。

蒙巴顿和中国人对中国云南省境内的第二路中国远征军(Y部队)参战问题进行了最初的谈判。史迪威对此非常关心。东南亚盟军的新计划,在史迪威看来,几乎和开罗会议上,对蒋介石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斗牛士”计划(在缅甸中部实施空降作战)一模一样。曼德勒成了东南亚盟军致力攻打的目标,同时两栖登陆行动也尽可能扩大了规模。

蒙巴顿为了尽最大努力满足蒋介石的要求,给了重庆的史迪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信息,那就是在预定的缅甸战役之中,负责敌后远程破袭作战的“钦迪特”部队会达到20000人,其中大约半数都会用于协助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行动。

在中美两国政府接下来的交涉过程中,罗斯福尽可能满足蒋介石的要求,让财政部考虑对中国提供10亿美元贷款,而且承诺会将驼峰航线的运量提高到每月12000吨,但是在他敦促蒋介石向缅甸投入更多兵力时,蒋介石给出的并不是他期待的答复。蒋介石同意让驻印军归蒙巴顿调遗,但指出第二路远征军只有在英美盟军占领安达曼群岛,仰光或者毛淡棉的时候,才会行动。不过如果盟军成功占领曼德勒或腊戍的话,即使没有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他也会命令第二路远征军进入缅甸。

史迪威敦促蒙巴顿接受蒋介石提出的盟军拿下曼德勒和腊成的要求,这超出了蒙巴顿的预期。事实上,蒙巴顿虽然对蒋介石更加积极地参与缅甸战事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但依然希望在阿拉干发动一次攻势,所以在继续准备攻打梅宇半岛的“狩野猪”行动。他告知英国三军参谋长,虽然“狩野猪”行动将在东南亚盟军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但是“如果从我这里还要调走任何资源的话……我将不得不放弃这次行动”。

英国三军参谋长一点都没有给蒙巴顿面子,他们直接向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如果能取消“狩野猪”计划,那么就能腾出3艘快速坦克登陆舰,还有其他登陆舰艇,用于在意大利的安齐奥发动一次登陆行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对地中海的登陆船只状况进行了核查,而且考虑过之前对蒋介石允诺过会发动一次两栖登陆作战的情况后,要求在不会继续抽调东南亚盟军登陆船只的情况下,继续规划和准备“狩野猪”行动。此外,史迪威在缅北已经开始发动的攻势,要想取得成功的话,也需要盟军在缅南能够发动一次将日军的部分兵力从缅北方向引开的军事行动。

就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英国三军参谋长还在讨论的时候,英国三军参谋长就告诉蒙巴顿,他们不认为“狩野猪”行动可以进行,而尽管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作出决定,英国三军参谋长就命令他将登陆船只遣返地中海。蒙巴顿在老辣的英国三军参谋长面前显得相当稚嫩,开始顶不住了,他部下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又在这个时候告诉他,在1944年2月气候有利的时间段里,无法实施“狩野猪”行动,除非最晚在1943年12月30日就能下达作战命令。在上下两面的压力下,蒙巴顿终于败下阵来,不等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最终决定,就取消了这一行动。

蒙巴顿非常不甘心地取消了“狩野猪”行动,这意味着他可能在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组建以后至少一年之内,都无法对日军发动一次有价值的进攻,将会对士气造成负面影响。为实施一次两栖登陆作战,蒙巴顿还想做一次最后的努力,于是下令准备在阿拉干进行一次规模小得多的两栖登陆战,即“推土机”行动。而丘吉尔首相的一份“在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处理好之前推迟一到两天”的电文,让一切都成了泡影,因为哪怕在孟加拉湾的天气开始转坏之前延误一天,都无法确定实施这样一次两栖登陆战的具体时间。蒙巴顿满足蒋介石要求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此破灭。

蒙巴顿出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都在让他的雄心和热情受挫。史迪威在缅北的战斗正如火如禁地进行,一周前蒙巴顿表示他不想看到缅甸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抢了缅北的风头,然而现在,他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组织一次进攻。

因为同盟国之间的种种分歧,1944年的缅甸战局前景很不明朗。然而蒙巴顿,乃至英、美、中盟国三方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敌人——日本,为他们解决了在谈判桌上始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