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以来,印度严厉谴责巴基斯坦为这一系列暴行的幕后推手。双方已连续四夜展开激烈的交火,印度更是以此为借口,暂停了《印度河水条约》的履行,从上游截断水源,对巴基斯坦实施制裁。

此招之毒,非同小可。要知道巴基斯坦高达80%的农业灌溉用水均源自印度河。一旦印度切断水源,巴基斯坦的农业无疑将面临灭顶之灾。巴基斯坦的农民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表示,倘若印度真的断绝水源,巴基斯坦民众或将面临饿殍遍野的悲惨境地。

印巴争端的根源,可追溯至印巴分治之时。英国在处理这一复杂局面时,由C·拉德克利夫领导的印巴划界委员会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们无视地理与水利的完整性,将印度河流域与灌溉系统生硬切割,并将上游区域及重要的水利调节工程马多普尔、费罗兹普尔拱手相让于印度。
巴基斯坦仅获得了下游区域及灌溉系统,这让印度在需要时,能够毫不费力地掐断巴基斯坦的生命之水。

印巴两国因水资源问题而争执频繁。经过多方调停,巴基斯坦获得了印度河流域西部印度河、杰卢姆河、奇纳布河的水资源分配权,而印度则拥有了东部的拉维河、比阿斯河、萨特勒其河。双方终于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水条约》。
条约中明确规定,印度享有印度河流域全部水量的20%,而巴基斯坦则占有80%。然而,即便条约已签署,印度也从未真正放弃过对水资源控制权的图谋。

印度在印度河上游地区大肆修建水利设施,迄今已建成包括曼格拉克大坝在内的12座大型水利工程。而巴基斯坦,尽管名义上拥有印度河80%的水资源使用权,却由于本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无法对印度河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实际所能利用的水量仅占总量的两成。这使得水资源成为了印度手中的一张王牌,随时都可能对巴基斯坦构成严重的威胁。

2019年,印度深夜开闸放水,给巴基斯坦带来了2112亿卢比的巨大损失。到了2024年,印度又宣布对杰纳布河实施“技术性节流”,结果导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20万公顷麦田遭受旱灾侵袭,春耕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而印度在断水后突然开闸的行为,更是人为制造了旱涝灾害,对巴基斯坦民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迫使政府不得不紧急呼吁沿岸居民撤离。
据世界银行估算,印度单次泄洪的成本仅为280万美元,却能摧毁巴基斯坦价值16亿美元的农业基础设施,并精准地打击其粮食生产区。这充分说明,印度已经将水资源当作一种武器,肆意地对巴基斯坦进行打击和报复。

在印度的水资源威胁面前,巴基斯坦并未选择被动应对,而是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旨在在与印度的水资源较量中占据上风,确保自身不再受到印度的牵制。
中巴两国携手推进的三大水利工程包括卡拉巴格大坝、科哈拉水电站以及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其中,科哈拉水电站的建设任务交由我国长江三峡集团的子公司负责,其建设地点位于杰勒姆河之上。而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始于2008年,并在2021年12月圆满完成,正式移交给巴基斯坦。

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阿莫-巴沙大坝,无疑是一项世界级的水利工程巨作,被誉为巴基斯坦的“三峡工程”。这座重力坝高达272米,蓄水能力惊人,可达74亿立方米,其装机容量更是高达450万千瓦,预计将于2028年全面竣工。

一旦这些水利设施全部建成并实现互联互通,巴基斯坦将彻底摆脱印度的水资源控制,甚至有能力从印度手中夺回近半的水资源。届时,印度所谓的水资源武器将彻底失去用武之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水利工程还将发挥巨大的发电潜力,为巴基斯坦国内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从而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该国的电力短缺难题。
对于巴基斯坦致力于水利设施建设的行动,印度屡次进行阻挠,坚决反对巴基斯坦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并以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为由,提出抗议,声称此举侵犯了其领土主权。

然而,印度的行为实属倒打一耙。它将水资源作为武器,对下游国家的平民百姓实施残酷的打击,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反人类行为。
等巴基斯坦的水利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之后,印度的霸权主义手段将彻底失去效用。这也提醒我们,必须强化对自然资源的掌控能力,尽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防范未来可能遭受的敌国威胁与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