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随着宿州、宣城以及淮南一季度数据的发布,安徽16市的GDP数据全部揭晓。总体来看,全省一季度开局良好,所有地级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2025年一季度,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265亿元,同比增长6.2%,创下近3年来历史最好成绩。与2024年一季度的初核相比,增长971.4亿,名义增速高达8.6%。

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徽被上海反超,全国排名下滑至第11位,但是,安徽距离排名第10的湖南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都稳中向好,尤其是规工和出口远超全国大盘,新兴产业持续换挡提速。

从省内来看的话,省会合肥以超3000亿的总量遥遥领先,芜湖与滁州紧随其后。除了亳州与宿州排名对调外,全省16市的排位基本稳定。

从增速来比较的话,亳州13.77%高居榜首,六安、阜阳以及黄山、安庆4市名义增速都超过了10%,表现优秀。而安徽两大能源城市淮南和淮北则增速垫底,仍然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最后来看一下人均,2024年末,合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大关,成为全国第16座GDP超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城市,皖南各市基本实现了人口回流,但是,皖北地区由于出生率的下滑,导致常住人口还在减少。

一季度,全省人均GDP最高的则是芜湖,排在第二位的则是马鞍山,则合肥以3万元的人均GDP屈居第3位。与全省2万元的人均GDP相比,安庆以及皖北7市全部低于全省平均值。

然而,由于常住人口的减少,皖北各市的人均GDP出现了被动上涨。在全省势头强劲,各项指标突飞猛进的当下,加快不补足皖北地区的工业短板,吸引人口回流,是实现安徽更快崛起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