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月1号,美国芝加哥20多万工人大罢工,争取8小时工作制,最终胜利了,后来这天就成了劳动节。

1920年,一些大城市的工人举行集会游行庆祝劳动节;49年以后它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最早只放假一天,后天调整到7天,叫“黄金周”,08年以后吧假期缩水,也基本上有个三五天假。现在的五一节源自外国,咱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就没有过劳动节吗?
还真有,确实有,并且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跟西方罢工啥的不一样,古代的劳动节那才是真的“劳动节”。

先说头一个,现在也还在过,只是不叫劳动节。据古籍《帝王世纪》里记载,上古伏羲帝最重视农桑,每年都要在二月二这天“御驾亲耕”还号召大臣们参与。为啥是二月二呢?
这个跟下雨有关,那时候二月二也叫“春龙节”,说“龙一抬头天必雨”,早春时节,田地最盼的就是雨,加上这天又是土地公寿辰,更是春来农耕的开端,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日子,一定得做点什么。

有了伏羲做榜样,后世帝王肯定是有样学样儿。《史记》里就记载,西周天子,也会在二月二这天率领文武百官,去田里松土耕地。唐代皇帝们也这么干,还把这天正式定为“劳农节”。
明代玩得更认真,在京城候了个“先农坛”,还划出一亩三分地专门供皇帝耕种,只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去施肥、除草收割啥的,有人知道的话可以打在评论区。

这种劳动节数千年延续下来,一直到清代依然存在。像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圆西南角那块,也有个“一亩园”每年二月二“牛披红彩”“持鞭扶犁”,还得“三推三返”,完了大臣们接着劳动。
就这个事,也传到了外国,像法国皇帝路易十五,也有样学样儿下田劳作,我看史料上说,他也就在1756年耕了一年吧。
清代一幅《皇帝耕田图》上写有这么段诗,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皇后娘娘来送饭,一品大员把种丢”。

皇帝、重臣都这么干,百姓们肯定得跟着来。你看这全民劳动的节,叫“劳动节”没问题吧?
现在每年五一,咱们都会表彰些先进工作者。清代也有,只是对象不一样,说“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这个奖励,看起来让人心里暖暖的。

咱们传统文化里这个节,既有天地人合一的内涵,又有崇尚劳动、君臣同乐实质,还给百姓发福利鼓励劳动。
它就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劳动节,跟国外用罢工什么的争取劳动者权益的洋节,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