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媒体《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已经将酒店服务机器人入住万豪、华住、洲际、锦江、亚朵等知名连锁酒店的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其招股书说明,其机器人已经入住超过3万家,在全世界酒店场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在国内酒店场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2.2%,均排名第一位。

即使市场占有率这么高,但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过去的3年,利润净额却是负8亿元,也就是说亏损高达8亿元。虽然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中国新闻周刊》称,酒店机器人亏损的背后,藏着的是云迹科技公司,乃至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由此可见,虽然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酒店服务机器人领域,拥有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这家公司持续的巨额亏损现状,已经折射出酒店服务机器人行业,普遍存在的盈利困境。在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还有三个关键的瓶颈尚未突破。

第一,服务机器人的技术迭代成本,吞噬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说酒店服务机器人吧,这种机器人,既需要应对复杂的地形识别,还要进行电梯联动、同时还需要语音交互,每一项功能的升级,都需要高昂的技术研发投入。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上称,该公司年研发费用率,每年都保持在40%以上,这个标准,远远超过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高额的研发费用,让企业"增收不增利"。

第二,服务机器人的场景适配性,也制约着商业化的进程。尽管酒店场景看似标准化,并不过于复杂,但不同的酒店品牌,对于服务流程,差异化还是不小的。这就迫使机器人供应企业,不得不对于不同的用户,进行定制化开发。一家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的技术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一个送物机器人,需要适配18种客房的呼叫系统,边际成本不可能不高。"

第三,据了解,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在面临着服务价值重估的转折点。照理说,随着社会人力成本的上升,服务机器人的替代效应,应该显现出来。但是,市场调研的结果却不是这样,那是使用服务机器人的酒店,高达67%的,是把服务机器人当作营销的噱头,而不是取代人工。这种认知的差异,造成了服务机器人产品的溢价能力薄弱,企业就无法通过规模化,实现摊薄成本。

未来,服务机器人行业,可能正在孕育着转机。有行业分析师认为,随着5G+AIoT技术的成熟,在2025年或许会出现成本拐点。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已经披露该公司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新品,已经降低了25%的成本。服务机器人使用企业,如果能够打破当前"重硬件、轻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向"机器人即服务"的订阅制,就有可能打开新的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