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西鄱阳县瓦屑坝,这个地方牵动着无数湖北和安徽人的心。因为600年前,有无数的姓氏先民从这里出发,移民到湖北、安徽各地。
瓦屑坝地位于江西省的鄱阳县莲湖乡,如今这里是属于瓦燮坽村。是鄱阳县西部偏远的一个小村。
从鄱阳县出发公交到这里要1-2小时,出租车则要40多分钟。这里位置很偏,位于鄱阳湖边,公交没有找到直达的,要转车才行。

关于江西鄱阳瓦屑坝移民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从明初说起。
元末明初,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安徽、湖北两地人口稀疏。朱元璋为了平衡地区人口,恢复生产生活和经济。听取了大臣的意见,实行江西移民计划。
这次移民,在历史上被称为“江西填湖广”。在移民中,有个重要的移民地就是江西鄱阳瓦屑坝。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迁出的人,不仅有湖广人,还有安徽、江苏人。
据史料记载,明初江西移民总人口超过200万人。其中,有近半数是从江西饶州府迁出。饶州府以前名叫鄱阳府,首府就在今天的鄱阳县。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年间,明政府移民时间长达40多年。江西饶州府的迁民大量移民到湖北黄州府、荆州、汉阳,安徽凤阳、安庆、淮安,江苏扬州等地。

这些移民人从江西各地到达瓦屑坝,从这里的码头登船,通过鄱阳湖,达到湖北、安徽、江苏地区。
达到移民地后,明政府给迁民发送种子和农具,并分给土地让他们开垦。还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防止移民人逃回故地。
如今,这些移民人的后裔成为了当地的世居居民。每年,还有不少来自湖北、安徽的移民后裔来鄱阳县寻根。
因当时的移民人来自江西各地,又受明政府的强制迁回措施的影响。大部分后裔在写家谱的时候,只记载了自己先祖是来自江西饶州府瓦屑坝。而瓦屑坝之前姓氏来源的历史成了一片空白。

600年过去了,现在的鄱阳瓦屑坝码头,只剩下一块移民标志牌和一座牌坊。经过牌坊一路而下,还依稀的能看到瓦屑坝码头遗址痕迹。
这里离县城便远,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前来。看着荒废的码头遗址,仿佛想起了六百年前,那一批又一批移民人心中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