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两河流域北部的哈拉夫文化(Halaf,公元前5500-前4500年),被视为苏美尔文明的重要起源。
在土耳其的多姆兹土丘(Domuztepe),发现了哈拉夫文化时期带有绿松石的项链。
这些绿松石,很显然是外来的,因为当地并不产绿松石。
抱雪斋说:这些绿松石,是中国来的。
众所周知,玉器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玉中,绿松石更是其中一种极其珍惜名贵的宝玉。
中国是地球上最早开采并使用绿松石的国家,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最晚在9000年前(夏朝早期)的河南贾湖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贾湖人大量随葬绿松石,甚至还有用绿松石瞑目的习俗。同时期内,中国还有12处遗址发现了绿松石。
而此后距今六七千年前(夏朝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出土绿松石的遗址多达50余处,显示绿松石饰品在地域上开始广泛分布。
由于绿松石与其他石料共生,提纯量低,往往10吨的矿石只可得到1公斤左右的绿松石原石,因而它又是一种很珍贵的自然玉石。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世界史上,绿松石或者绿松石镶嵌制品均被上层贵族所控制,成为一种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比如传说中的夏都二里头宫城南侧,就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绿松石手工业作坊。二里头发现的著名的绿松石龙,更是用多达2300片绿松石镶嵌而成。

贾湖遗址之后,陕西南郑龙岗寺遗址出土75件绿松石制品,大约距今7500—6000年,为同期遗址最多,显示当时南郑的龙岗寺是一个重要的绿松石流通中心。
南郑龙岗寺遗址盛行绿松石的这个时期,恰好也正是西亚出现绿松石的时间。
仅仅是巧合吗?
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陕西的玉器怎么会跑到了土耳其?
抱雪斋早已给出了答案:走海路,坐船去。
龙岗寺遗址,临近汉水,直通长江,在从长江下游港口中转之后出海,就可以直达两河流域。
唐代的广州通夷海道,就可以直接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抵达两河下游,再沿着幼发拉底河上溯航行一段时间,就可以到达巴格达,随后进一步中转到土耳其。航线如下图所示:

有人说,这是唐代的航路,七千年前怎么可能呢?
图样图森破。
这条航路不但是在七千年前早就有,最晚一万年以前就开通了。
西亚最早的彩陶出土于叙利亚,就是8900年前从这条海上航路上运过去的。
地球上最早的彩陶,是浙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创造的。1.1万年以前开始的浙江上山文化,就是夏朝的早期文化。一万年最早的夏都,就在浙江。
浙江有虞氏全球首家独创的酿酒尖底瓶,在六七千年前不仅在国内畅销,有的沿着长江上溯运卖到了南郑龙岗寺,有的和龙岗寺的绿松石一起远销海外,运到了西亚两河流域和土耳其!下图是龙岗寺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和苏美尔泥板上的小口尖底瓶对比,二者都比浙江一万年以前首创的尖底瓶晚了好几千年。


所以,整个西亚文明,从人到文字到文明,全部都是浙江有虞氏人从海上运过去的。
人证,就是有虞氏独有的瓮棺葬,在七八千年前开始出现在土耳其、叙利亚和两河流域。
物证,除了绿松石、尖底瓶和彩陶之外,还有这浙江井头山遗址和跨湖桥文化全球独家首创的三脚架,出现在了土耳其的加泰土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