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煽动身份歧视,挑动对立情绪,肆意制造事端,商业营销岂能无底线
北京元法堂

从绝望走向希望,从黑暗走向光明,我是曹保印。


在上期节目中,我说董明珠“间谍言论”祸国殃民,其“绝不用海归派”的表态,分明是在炒作民粹观,以搞自己的商业营销。这样的观点,不只是违背常识,还犯了严重政治错误。作为国企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发表如此严重政治错误的观点,她已经失去了任职的政治资格。仅凭这一点,她就要立即“下课”。


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的公开发言,已经超越了企业家的边界,超越了言论的边界,超越了法律的边界,超越了政治的边界,超越了商业道德的边界。要知道,著名企业家公开发表的言论,从来就不是也不应只考虑商业效果,而必须要综合考虑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因为,这种言论不只是商业策略和思想,更是社会整体价值观的传递。


很遗憾,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的公开发言,已经是在公开煽动身份歧视,公开挑动公众对立情绪,公众肆意制造社会事端。这种无底线的商业营销,不仅暴露了她的无知,也暴露了她的无法无天。身份歧视、就业歧视,本就违法;挑动公众对立情绪,制造社会不良事端,违背公序良俗,对立大政方针,破坏党和国家的长期人才战略,无端制造公众所谓“间谍恐惧症”,这就是无天!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董明珠声称“绝不用海归派”,“原因是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在无法辨别是否是间谍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面有间谍”,乍一看,这话似乎没错,但细一想,这种观点,可笑至极,荒诞至极,谬误至极,危害至极。


不可否认,确实个别海归被发展成了间谍,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海归都要被贴上间谍的标签。这种逻辑,不仅荒谬,而且极度危险。照此逻辑,只要某个社会群体里出现了间谍,这个群体整体都要被贴上间谍的标签。从公布出来的间谍案件看,间谍们涉及了多少社会群体?军人、党政人员、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记者、教师、大学生、博士生等,哪个群体里没出过间谍?难道只要出了一个间谍,就把整个群体一杆子打死吗?


董明珠称,“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自己的人才”。那么,我们就看看,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出了多少起间谍案。比如,去年六月,某高校学生间谍案被公开;此前,境外间谍通过“校园贷”,利用高校学生窃取国家机密的案件被披露;就在最近,一起年轻学生被外国间谍策反的案例公开,该人员最终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里面,不少是高校学生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机关。事实上,国内大学生正成为这方面的“重灾区”,而不是留学生。这样来看,董明珠还要不要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呢?依她的逻辑,也绝不要了。


一个企业家,通过营销自己,来营销企业,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营销必须有底线,必须负责任,必须弘扬社会正能量。以不用海归为荣,刻意煽动身份歧视,挑动对立情绪,有意制造事端,无是生非,甚至涉嫌违法。陕西西安魏某某、翟某某,就曾因煽动地域歧视、挑动对立情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传播秩序,被西安市网信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实施行政约谈及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知名企业家也不是护身符。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最后,我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邓公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作出的指示。1978年6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邓公指示:“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从此,翻开了我国留学工作的新篇章,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盛大帷幕。所以,“绝不用海归派”的所谓“间谍言论”,危害巨大,董明珠此言此行,分明就是在拉历史的倒车,拉改革开放的倒车。她一日不就此言论公开道歉,我就一日不用格力电器!


国咨律所,给百姓说法。我是北京国咨律所首席顾问曹保印,如果您想咨询法律问题,请给我留言吧。



(本文根据北京元法堂、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曹说法·热点追踪系列】视频整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