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海上生命线“可可西里湖舰”,不配备导弹和舰炮的综合补给舰!
轨记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在人民海军的远洋舰队中,有一类舰艇虽不配备导弹和舰炮,却被称为“海上生命线”——它就是综合补给舰。

可可西里湖舰设计与功能

作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903A型补给舰,“可可西里湖舰”(舷号903)自2019年3月入列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物资输送能力和灵活的补给方式,成为护航编队和远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

这艘满载排水量超2万吨的“海上移动仓库”,不仅让战舰在全球海域持续航行成为可能,更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的战略转型。


可可西里湖舰全长约170米,宽25米,满载排水量达到2.3万吨,相当于两艘普通驱逐舰的吨位总和。舰上配备4个液货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能同时向左右两舷的舰艇输送燃油、淡水、弹药、食品等物资。

最特别的是,它还搭载了直-8大型直升机,可实现垂直补给,将物资直接吊运到其他军舰上。

这种“横向+纵向+垂直”的三维补给模式,让它在不同海况下都能完成任务。例如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横向补给可能因两舰间距波动而中断,此时直升机就能通过垂直补给快速传递关键物资。

可可西里湖舰的护航任务

2022年,它作为第42批护航编队成员,从青岛出发前往亚丁湾。在南海某海域的首次海上补给中,该舰与导弹驱逐舰淮南舰、护卫舰日照舰配合,仅用十多分钟便架起承载索,完成燃油输送。

当时海况恶劣,浪高超过2米,但官兵通过精准操控,确保输油探头与受油口分毫不差地对齐。这种高效协同的背后,是编队提前进行的数十次模拟演练,包括舰艇阵位调整、突发故障处置等针对性训练。

2019年12月,在阿拉伯海域,一艘中国渔船的船员因缆绳断裂导致腿部重伤。可可西里湖舰接到命令后,顶着6级大风和3米高的海浪航行十余小时抵达现场。

由于渔船干舷较高且摇晃剧烈,官兵改用高速艇转运伤员,并紧急动员舰上医护人员进行截肢手术。手术中,23名官兵主动献血,最终成功保住伤员生命。这次行动不仅展现了补给舰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凸显了它在非战斗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海上补给看似简单,实则对技术和配合要求极高,两舰需保持10节(约18.5公里/小时)的相同航速,间距控制在40-60米。以横向补给为例,补给舰会通过发射引缆枪将绳索传递到接收舰,再架设承载索形成“海上铁索桥”。

输油探头沿钢索滑动时,速度可达每秒3米,对接误差必须控制在厘米级。若海况突变导致舰体晃动,操作手需立即调整张力装置,防止钢索断裂或探头脱落。2022年的一次补给中,可可西里湖舰甚至尝试在夜间完成物资转运,利用电动叉车和方舱式防疫流程,将200吨新鲜蔬果安全送入舰舱。


美国海军拥有30多艘大型补给舰,而中国目前仅有10余艘同类舰艇。可可西里湖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补给技术上的进步:其单次燃油输送量可达5000吨,能满足一艘驱逐舰绕地不过,与美军最新补给舰相比,它在自动化程度和航速(19节)上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更多国产航母服役,对补给舰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它没有耀眼的武器系统,却是整个编队持续作战的基石。正如海军官兵常说的:“弹药打光了可以撤退,但若燃油和食品耗尽,再先进的战舰也会变成漂浮的铁壳。”这艘默默耕耘的“海上奶妈”,正用钢铁脊梁托举起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梦想。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网易云视频:2025 年海军节首日,可可西里湖舰风采尽显_网易视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