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真的来了
全球秩序重构之际,中国经济版图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区域竞争大洗牌。
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头部省份“双雄争霸”、中部崛起与东北逆袭、消费与外贸格局重塑,无不折射出这场变革的激烈程度。

01 头部省份“双雄争霸”:江苏、浙江步步紧逼
广东VS江苏:差距缩至历史最小
广东一季度GDP以33525.51亿元稳居第一,但增速仅4.1%,服务业虽贡献超65%的经济比重,但工业增长疲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成为隐忧。
江苏则以5.9%的增速实现33088.6亿元GDP,与广东差距不足500亿元,其工业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成为追赶关键。
若江苏保持当前增速,粤苏“第一省”之争或将在未来两年迎来拐点。
山东VS浙江:北方与南方的第三省较量
山东与浙江GDP增速均达6%,并列全国第一,但浙江以22300亿元的总量紧追山东(23466亿元),差距缩至1166亿元。
山东倚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6%),而浙江则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28.3%),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爆发式增长,展现出更强的创新动能。

02 中部崛起与东北逆袭:区域格局重塑
四川反超河南:中西部“第五省”易主
四川以15246.92亿元GDP超越河南(14945.58亿元),首次登顶中西部经济榜首。
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45.7%和2.9倍,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4%,成为关键驱动力。河南虽增速达5.9%,但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大,需加速新能源汽车等赛道突破。
辽宁逆袭:东北振兴的“破局样本”
辽宁以9.28%的名义增速(实际增速未披露)反超云南、重庆,终结了“西南赶超东北”的十年趋势。
沈阳机器人产业园、大连高端轴承产业升级,叠加中央投资(增速27.8%)和自贸区制度创新,成为东北经济回暖的缩影。但长期来看,新兴产业培育仍是挑战。

03 关税战与消费战:区域经济的“明暗双线”
关税冲击:沿海与内陆的“双重压力”
一季度外贸超预期增长(广东、江苏、浙江增速均超4%),实为关税战前的“抢出口”效应。但二季度冲击已避无可避:
- 沿海依赖度:浙江对美外贸依存度最高(总额/GDP),广东、江苏紧随其后;
- 内陆风险:河南(苹果代工)、山西(手机零部件)对美出口集中度超沿海,富士康产能波动或成隐患。
消费驱动:中西部“逆袭”的新逻辑
消费增速前十省份中,西藏(11.1%)、湖北(7.3%)、河南(7.0%)领跑,而北京、上海、天津罕见负增长。
中西部受益于人口回流与城镇化红利,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山东带动消费310亿元),消费成为内循环时代的关键变量。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6%)居四大省之首,更显消费潜力。

04 统计迷雾:名义增速的“失真”与真相
一季度多地名义增速超10%(如北京14.92%),实因统计口径调整:
- 虚拟租金计入:京沪等第三产业发达地区GDP大幅调增;
- 通胀平减指数为负:实际增量低于表面数据,需警惕“数据幻觉”。
结语:区域竞争进入“多维战争”时代
从外贸依赖到消费驱动,从工业规模到新质生产力,省域竞争已从单一GDP比拼转向综合韧性较量。
江苏能否超越广东?浙江能否“南方超北方”?
辽宁能否重振“共和国长子”荣光?答案藏在产业升级的速度、消费市场的深度与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中。唯一确定的是,这场洗牌远未结束。
(本文引用部分图片来源于国民经略,如侵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