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卖圈刮起一阵“红色旋风”——刘强东带着京东外卖高调入场,又是给骑手交五险一金,又是亲自送外卖请吃火锅,赚足了眼球。

可就在全网热议“东哥良心”时,一组热搜却让剧情急转直下:杭州有老骑手直言“不愿跑京东”,日均单量腰斩、接单上限卡死。
另一边却有京东骑手晒出日入1451元的账单,评论区瞬间炸开锅。
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到底谁在说谎?

“其他平台一天能跑五六十单,京东一天只能接二三十单”——杭州骑手的吐槽并非孤例。
多位跨平台骑手证实,京东系统设定“一次最多接4单”的硬性规则,而美团、饿了么能同时派发12单以上。

这种“手铐式接单”直接导致效率断崖式下跌:同样跑12小时,某团骑手日均收入300元,京东骑手仅有150-200元。
但吊诡的是,北京、上海等核心商圈却流传着“日均70单、月入1.8万”的神话。
一位北京骑手晒出的账单显示,完成68单收入550元,折算每单佣金8元。

地域差异成了关键变量——京东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密集铺单,二三线城市单量稀疏到“跑一趟送一单”,这直接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京东最引以为傲的社保政策,正在上演现实版《围城》。
平台承诺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但细看条款全是“魔鬼细节”:需连续三个月日均接单40+、准时率99%以上才能转正。
这相当于要求骑手既要跑出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又要保持钢琴家的精准度。
更扎心的是,占比约72-74%的农村户籍骑手,其社保因异地无法转移,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空中楼阁”。

多数农村户籍骑手已在户籍地缴纳新农合(医疗保险)和新农保(养老保险),但待遇水平较低(如养老金约361元/月),平台社保可作为补充。
农村户籍骑手如果想转为京东全职骑手,核心路径是先通过兼职积累表现或直接申请,通过资质审核后签约入职。
需重点关注证件合规性、信用记录及配送技能,入职后即可享受五险一金等福利。
其中硬性条件有:年龄18-50岁;无严重疾病或影响配送的残疾,需通过平台健康审核;无征信污点;自备电动车或摩托车。
符合以上硬性条件,还要再经过重重考核,才有机会从兼职转为全职。
只有成为全职,才有机会享受五险一金。
有人同时安装5个接单APP,用《三体》式黑暗森林法则比价,发现京东订单立即启动“水滴逃离程序”。
更多人专薅新人期“每单补贴5元”的福利,满7天立即卸载,把《孙子兵法》玩得比雷军造车还溜。

目前京东五险一金仅覆盖约6万名全职骑手(占130万总骑手的4.6%),多数骑手仍为灵活就业或兼职状态,未纳入社保体系。
全职模式下单量和收入显著增加(如月收入从6000元增至1.2万元),但需接受固定排班和系统派单限制。
兼职骑手则享受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但未纳入五险一金体系。

平台间的暗战更显魔幻:京东高调宣称“永不二选一”,却被曝通过算法将跨平台骑手派单优先级调至最低。
美团则用“暴雨天定向派发偏远订单”的阴招,逼骑手在安全和收入间做生死抉择。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骑手的电瓶车电量成了最诚实的投票器:望京SOHO深夜的充电桩前,蓝黄头盔依旧占据九成江山,那抹京东红始终稀稀拉拉。
当“日均30单”的抱怨刷屏时,一组日入1455元的账单却在骑手群疯传。
真相藏在细节里:该骑手身处北京国贸CBD,午高峰1.5小时狂送28单,一天十几小时配送,触发“暴雨+夜间+冲单”三重补贴。
更有网友直言:“一天跑166单,你怕不是闪电侠来的?”

更现实的收入图景来自官方数据:2025年一季度,京东全职骑手月收入中位数1.2万元,约合日均400元。
这看似碾压同行,实则暗藏玄机——1.2万元对应的是“日均50单+全勤无差评”,而普通骑手日均仅能完成30-40单,收入直接砍半。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两种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京东试图用“五险一金+体面收入”重塑行业规则,却低估了零工经济的生存逻辑:
72%骑手选择这行就图个“随时开工、随时躺平”的自由,当平台用算法强推“全职化”,无异于逼野鸟住进金丝笼。
而那些真正奔着社保来的骑手,正陷入更残酷的博弈。
为达到日均40单的转正门槛,有人凌晨三点蹲守早餐店接单,有人带着尿不湿跑单,这哪是“福利保障”,分明是《饥饿游戏》的现代版。
当刘强东在火锅局里高喊“兄弟”时,骑手们正在配送箱上贴出黑色幽默:“东哥,我的电池比你先没电”。

揭开层层迷雾,真相既不非黑即白。
京东外卖确实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其社保政策若能全面落实,或将改写300万骑手的命运。
但眼下,它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楚门的世界》:镜头前的刘强东送着暖心外卖,镜头后的骑手在算法迷宫里疲于奔命。
或许正如网友神评论:“你以为东哥在第三层,其实他在大气层——省下的30亿纠纷处理费够买下整个饿了么,骑手以为输在第五层,其实早就在地下十八层。”
这场资本游戏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有的只是电瓶车电量耗尽前,那一声声刺耳的超时提示音。
(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