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国航天日 | 逐梦寰宇,蓬勃发展的中国商业火箭
科协频道

2025年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勾勒出中国航天跨越山海、逐梦深空的壮阔图景。从东方红一号划破天际,到如今商业火箭的“万箭齐发”,中国航天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正在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国家战略引领

商业航天发展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将商业航天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航天大国在商业航天市场上的竞逐日趋。我国通过政策引领,提高商业航天战略定位。

2014年

政策破冰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开启商业航天政策窗口,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跻身

国家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商业航天明确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

2023年

2024、2025年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它作为新增长引擎被提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商业航天,“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地方联动全景图



随着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战略定位提升,各地方省、市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陆续出台商业航天发展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已有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布局航天产业发展。多地密集出台商业航天专项政策文件,明确商业航天发展方向。


北京攻坚核心技术

聚焦星箭研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布局、政策先行先试及产品示范应用。


广东整合星座资源

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多地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星座资源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谋划大湾区通导遥一体化低轨星座建设运营。


海南打造全球首个

商业航天发射集群

加快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建设,构建测运控体系,打造火箭回收创新平台,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推动相关条例出台,布局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功能区,引进链主企业引导上下游聚集,多地协同推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



航天“国家队”+民企:

双剑合璧




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进一步调整,“GW星座”和“千帆星座”等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组网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主要任务,共计需发射超3万颗卫星。面对繁重的发射任务,航天央企率先发力;与此同时,在国家顶层战略和地方各省、市政府的政策驱动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与“国家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0 1
航天央企一马当先


面向商业市场提供发射服务

2024年9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中国商业火箭公司,以长征六号丙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为主力。


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丁

2025年2月1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与长八火箭基本型、无助推器串联构型共同组成长八系列火箭,形成了太阳同步轨道3吨、5吨、7吨级的运载能力梯队,后续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工位和海南商业发射场专属“1号工位”择机执行任务,保障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组网发射。

0 2
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新面孔涌现

蓝箭航天、天兵科技、星际荣耀和东方空间等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迅速崛起,与“国家队”双轮驱动。



入轨成绩

截至2025年3月,已有5家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型号实现入轨发射(3款固体火箭+2款液体火箭)。


2025首飞倒计时

根据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射规划,7家民营航天业自主研制的7个液体商业运载火箭型号今年整装待发。


计划在2025年首飞的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火箭型号




公司 型号 推进剂类型 推进剂
蓝箭航天
朱雀三号
液体
液氧甲烷
天兵科技
天龙三号
液体
液氧煤油
中科宇航
力箭二号
液体
液氧煤油
星际荣耀
双曲线三号
液体
液氧甲烷
东方空间
引力二号
液体
液氧煤油
星河动力
智神星一号
液体
液氧煤油
深蓝航天
星云一号
液体
液氧煤油



民营企业以创新为翼

不断突破技术壁垒




商业运载火箭,重点在于“商业”二字。以往我国重大航天任务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发射,侧重战略性任务,发射频率低、研制成本高。而商业运载火箭则以商业化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卫星发射、太空旅游、在轨服务等商业场景,尤其是面向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组网提供发射服务,低成本和高频率发射是必须达到的标准。在这种前提下,我国民营航天企业以创新为翼,不断突破可重复使用和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壁垒,抓总研制商业运载火箭型号,推动国内商业航天的崭新发展


0 1

闪亮登场:

可重复使用回收运载火箭



超越传统,不止一次性

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朱雀三号、天龙二号、双曲线三号、引力二号、智神星一号和星云一号等新型号通过回收火箭发射时采用的运载火箭一子级,降低运载火箭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批量化生产,满足高频率发射

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建设批量化生产基地,预计年产量普遍超过200台发动机和20发火箭。

0 2

推进剂革命:

液体燃料新时代


应用场景在眼前

即将首飞的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均采用液体燃料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中朱雀三号和双曲线三号采用液氧甲烷,比冲更高、不易结焦,有利于发动机重复使用。



复杂但高效

液体燃料推进剂需要分别贮存在氧化剂贮箱和燃料箱,工作时由输送系统送入发动机燃烧室,因而相比采用固体燃料的情况,需要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更复杂的结构设计。不过,液体燃料在工作时产生的比冲高、工作时间长推力可控、运载能力大,且有载荷受力环境平稳,更适用于商业场景


商业火箭,

未来已来!




在国家战略规划、各地方省市政策的支撑下,国内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方向愈发明确。2025年,国内商业航天多型火箭迎来首飞,为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快速组网注入核心动能,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即将迈入规模化、多元化和商业化发展的新纪元。未来,国内商业航天将携手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重塑全球航天竞争格局,为航天强国战略书写硬核篇章,开启探索宇宙的中国新范式。让我们一起期待它们在星辰大海中创造更多奇迹!

来源:北京宇航学会

作者: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戴佳桥 杨开

栏目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栏目

相关推荐
x